绿豆暴涨幕后调查:收购大户联手南方商家炒作(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绿豆暴涨幕后调查:收购大户联手南方商家炒作(2)
2010年06月08日 13:13 来源:新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洮南成全国绿豆价格飙升的风暴眼

  在长白公路洮南段(洮南市区东部)从南到北约4.5公里处的道路两侧,排列着98家绿豆收购商。由于今年以来绿豆价格的暴涨,这里俨然成了全国绿豆价格飙升的风暴眼,因为这里绿豆价格不仅左右着国内市场,甚至也是整个东南亚地区绿豆价格的风向标。

  用洮南人的话说,“在我们这里凡有钱人,基本都是做杂粮杂豆收购发家的。洮南市的杂粮杂豆交易市场有几十年的历史,洮南市很多市民很早就开始做绿豆收购生意,基本都赚了。”

  据洮南经济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局长范刚威介绍,洮南市杂粮杂豆市场是东北最大的杂粮杂豆批发交易市场,80%的交易与绿豆有关,绿豆交易价格在全国也最具有代表性。长白公路洮南段现有杂粮杂豆经营业户98户。洮南市全年交易量达55万吨,交易额18亿元,目前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交易中心。

  范刚威进一步向记者阐述了洮南绿豆的“龙头地位”,我国绿豆年产量约100万吨,年出口量约20万吨。而洮南市杂粮杂豆批发市场辐射区域内绿豆年产量就达4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0%。市场年经销绿豆约2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0%,占本区域产量的50%。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15%。洮南地区以外的周边地区及东北三省、内蒙古的绿豆也基本都是拉到这里进行交易。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洮南市的经济产业园区,并已形成规模,逐步走向规范化。”范刚威介绍,绿豆交易市场的形成,也带火了相关行业。记者看到在这个路段上,密集着上百家汽车修配厂、配货站、旅店、饭店、便民食杂店等服务业店面,甚至还有彩票投注站。

  收购商与客户多为口头交易

  6月1日、2日,记者集中对交易市场进行了走访,发现这里多数收购商的宅院都找不到人,很多家的库房也是空的,院内用于绿豆初加工的设备也已停止运行。但是,一些收购商透露说,仍有一些收购商的库房里有存货,只是数量都不太多。

  在经过宝昌农产品(16.26,-0.11,-0.67%)公司时,记者恰好看到工人在装车,货物发往何处不得而知。陪同的洮南经济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工作人员常立春凭经验判断这里库存约有40吨~50吨。

  为什么不支付定金收购商就敢收购?砸自己手里怎么办?宝泉农副产品购销公司张营告诉记者,多年以来国内绿豆交易的游戏规则都是口头交易,基本没有订单,大多是客户与收购商的口头交易为主,南方大额收购客商按照某个价格发布进行收购的“指令”,和南方客商有合作的当地收购商就开闸收购,收购价是按照低于南方客商每公斤加价0.1元左右的价格进行收购。

  另外一家物资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孙老板告诉记者,本来今年可以大赚一笔的,但是银行紧缩贷款,今年他在银行没有贷到款,收购总量比往年下降了一半,“往年都是1万吨以上,今年只有5000多吨。所以少赚了不少钱。”

  -记者探秘

  谁是炒作主角 绿豆价跌让这收购牌子显得“孤独”

  被采访的采购商都表示自己没有囤货炒作,但却都将矛头指向了收购的“上家”——南方绿豆大客商,定价权掌握在他们手里,我们只是挣一个代收代储的手续费。

  洮南市当地一家较大的粮油贸易公司负责人表示,“囤货的都是南方的大客商,如益海粮油这样的集团企业,囤货需要大资金,银行不给这方面贷款,流动资金不足,没钱谁也不可能囤住货。”

  该负责人称,绿豆的价格从历年来看波动都很大,收储收购是有很大的风险性的。“2007年,绿豆收购价格是7元/公斤,2008年3.6元/公斤~4.6元/公斤,2009年每公斤从6.4元往上涨,到2010年4月份~5月份时已达到19元/公斤的高峰。

  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供销社经理张兆喜说,对于代收代储的中小户来说,也就挣个手续费,因为手中没有多少资金,也压不住货,都是随收随走,但是当地大户早期低价收货的,凭经验判断出今年市场供货量减少,就囤在手里不出,等价高时就赚着了。“这些大收购商、南方客商,有钱囤得住货,低买高卖。”

  货还是在大户手里,他们控制着价格不走货,比如,市场需求100公斤绿豆,那么只有3家收购商收购,平均每家收购30多公斤,那么这3家收购商都不放货,或者少量放货,不及时保证市场供求,市场因为缺货,必然有人出高价求购,而越是有人出高价,就越有人跟风叫涨,收购商们每天都象征性地出一点货,等到价格涨得差不多时再集中出货,这样价格就一点一点地炒起来了。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