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两会观察:法治中国 重塑诚信

2003年03月17日 19:11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七日电 题:法治中国重塑诚信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假酒、假药、假钞,黑心棉、假种子、毒大米,这些不再陌生的字眼背后,是欺诈,更是一个个惨重沉痛的代价。由此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重塑诚信中国,也成为本次“两会”代表关注的话题。

  由于诚信的缺失,美国安然公司倒闭;由于诚信的缺失,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不复存在。由于诚信的缺失,社会交易成本提高、国家财政流失,甚至使一些受害者的生命永远消逝。

  为了吃上“放心菜”、“放心米”、“放心肉”;为了老百姓住的都是“放心房"、走的都是“放心桥”;为了让辛苦一年的民工可以拿到自己应得的报酬;为了不再让更多的人遭遇消费欺诈。当老百姓不能对企业家、经营者的良心寄予更多的幻想与期待时,人们只有拿起法律这件最强有力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本次“两会”,人大代表表达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产品安全保障法》、《农民工权益保障法》、《监督法》等法律的呼唤。这些声音的背后,是老百姓对安全、健康生活环境的渴望与期待。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经济发展当中,完善法制环境,通过立法和监督,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才能使我们在逐渐成熟完备的法制环境中求得发展。

  市场经济又是信用经济,所以,讲信用、守法制,是保证市场主体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发展的重要条件。

  澳门代表、经济学家杨允中认为,中国曾是讲礼仪、讲信用的民族,今天中国假货的泛滥,不仅与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不相称,也威胁着百姓的安全与健康。应该把重塑信用中国作为一个全民族的奋斗目标。

  一些代表认为,打造一个诚实信用的中国,不是靠几次行动就可以解决的,要靠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提高、社会信用制度的健全;更要靠管理的完善、诚信的重塑、法制的规范和法治的力量。


 
编辑:谭宏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