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广东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全文)

2003年04月11日 10:59

  中新网4月11日电 广东省卫生厅发布《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全文如下:

  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

  一、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

  有密切接触史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2.症状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偶有畏寒;伴或不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乏力、胸痛、腹泻;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干、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

  4.胸部X线或CT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少数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大部分病人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不一致。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符合上述1+2+3条或2+3+4条者为疑似病例。

  符合上述1+2+3+4条或2+3+4+5条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鉴别诊断:注意排除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肺部疾患。

  二、广东省儿童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

  有密切接触史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2.症状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偶有畏寒;伴或不伴乏力、精神萎靡或哭闹烦躁不安,或全身酸痛、头痛、关节痛、胸痛、腹泻;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重症者出现呼吸急促,气促,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体征可不明显,可有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胸部X线或CT检查

  肺部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不对称局灶性浸润性阴影。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符合上述1+2+3条或2+3+4条者为疑似病例。

  符合上述1+2+3+4条或2+3+4+5条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鉴别诊断:注意排除细菌性、真菌性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肺部疾病。

  三、非典型肺炎重症病例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即可诊断为非典型肺炎的重症病例:

  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93%,或氧合指数<300 mm Hg;

  4.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四、广东省非典型肺炎推荐的治疗方案

  1.一般性治疗:休息,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避免用力和剧烈咳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数病人在发病后14天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定期复查胸片(早期复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心、肝、肾功能等。一般都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每天检测体表血氧饱和度。

  2.对症处理和器官功能保护:发热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有器官功能损害,应该作相应的处理。

  3.为了防治细菌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如果痰培养或临床上提示有耐药球菌感染,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等。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可能减轻肺的渗出、损伤和后期的肺纤维化。建议的应用指征为:①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不退;②达到重症病例标准者。应有规律使用,目前多数医院使用的成人剂量相当于甲基强的松龙80-320 mg /天,具体剂量根据病情来调整,一直使用到病情缓解或胸片有吸收后减量停用。儿童慎用。

  5.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治则为: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

  6.可选择试用抗病毒药物或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7.有明显呼吸困难或达到重症病例诊断标准要进行监护。

  8.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首选鼻罩CPAP的方法,常用的压力水平为4—10 cm H 2O.应选择适当的罩,并应持续应用(包括睡眠时间),暂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直到病情缓解。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标准:

  (1)呼吸次数>30次/分;

  (2)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93%;

  (3)有明显的胸闷和呼吸困难。

  9.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吸氧5升/分条件下SaO2<90%或氧合指数<200mm Hg,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无改善,或不能耐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者,应该及时进行有创的正压通气治疗。

  10.危重病人的处理和治疗:一旦出现休克或MODS,应及时作相应的处理。如果处理有困难或条件不足,应及时请有关专家会诊。

  五、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出院参考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3个条件:

  1.停用退热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体温正常7天以上;2.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3.胸部影像学有明显吸收。

  六、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消毒隔离工作指引

  由于非典型肺炎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结合前阶段的防治经验,特制定本指引。

  1.基本要求

  1.1全体医护人员要提高认识,特别是急诊、门诊工作人员,要掌握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措施,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

  1.2医院应设相对独立的发热病人诊室,诊室应通风良好。

  1.3坚持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应立即收治到专门的留观室,专门留观室须与其他留观室隔离。若非特殊情况,不应轻易转院。

  1.4医院要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确保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要定期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1.5综合做好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各项措施,医务人员要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抵抗疾病能力。

  1.6其他普通病区要注意环境卫生、通风换气,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2.非典型肺炎病区管理

  2.1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收治在专用病区,基本要求是:(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2)专用病区内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无交叉;(3)医护人员办公室应通风良好,与病房分隔无交叉,并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4)疑似病人与确诊病人要收入不同的病房;(5)进入病区应戴12层棉纱口罩、帽子、鞋套,穿隔离衣;(6)病区出入口应有专人检查出入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2.2住院病人均需戴口罩,严格隔离,严格管理,不得离开病区。

  2.3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如病人危重等情况,确需非探视不可,探视者必须戴12层棉纱口罩、帽子、鞋套、穿隔离衣,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3.病区的消毒隔离

  3.1空气消毒

  3.1 .1非典型肺炎病房的空气消毒处理

  病房有人的情况下:①强调病房的通风,特别强调自然风的通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排气扇)。②可用乳酸加热熏蒸消毒,每天上、下午各消毒1次,按下表用量将乳酸溶于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

  附表:以净高为3m计算,面积大小不同的房间所用乳酸量

  面积(平方米)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乳酸用量(ml)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病房无人的情况下:

  ①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天2—3次。

  ②0.5%的过氧乙酸喷雾,用量为20—30ml/m3,作用30分钟;或3%过氧化氢喷雾,用量为20—40ml/m3,作用60分钟;或用活化后的二氧化氯,浓度为0.05%喷雾,用量为20ml/m3,作用30分钟;或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用量为20—30ml/m3,作用30分钟;或用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原液喷雾,用量为20—30ml/m3,作用30分钟。以上化学消毒剂用作空气消毒均需在无人且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消毒时关闭门窗),严格按照消毒药物使用浓度、使用量及消毒作用时间操作,方能保证消毒效果。每天应消毒1次,消毒时腾空房间,密闭门窗进行喷雾,喷雾完毕,作用时间充分方能开门窗通风。

  3.1 .2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ICU病房必须专用,不能收治其他病人。

  3.2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病房、走廊、检查室、X光室、B超室、检验室、治疗室、医护人员办公室等场所地面要湿式拖扫,可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拖地)。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病历夹等可用上述消毒液擦拭消毒。病房门口、病区出入口可放置浸有2000mg/L有效氯的脚垫,不定时补充喷洒消毒液,保持脚垫湿润。

  3.3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每病床须设置加盖容器,装有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消毒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

  3.4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

  3.4.1病人使用的被服、口罩要定时消毒,可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双层垃圾袋盛装及时有效处理,避免污染的发生。便器、浴盆的消毒可用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3.4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建议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在使用后立即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3.4 .3体温计使用后可即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等物品,每次使用后应即用75%乙醇擦拭消毒。

  3.4 .4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消毒。救护车运载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应开窗通风,病人离车后,应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物品用0.5%过氧乙酸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3.5使用后的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他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可能的污染。

  3.6污水处理。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院现阶段可以适当增加药物投放,使总余氯量在≥6.5mg/L.3.7终末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房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4.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4.1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必须戴12层棉纱口罩,4小时应更换;进入病房均需穿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和鞋套。

  4.2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进行手的消毒和清洗。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手部1—3分钟,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的洗手装置。

  4.3进行近距离操作时,除做好上述防护外,应戴防护眼镜。

  4.4医护人员在进入、离开病区时,要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资料来源:广东省卫生厅)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