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医护人员如何防“非典”? 传染病专家巧支招

2003年04月23日 10:05

  中新网4月23日电 今天的健康报刊登文章,对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采访,希望向这些与各种传染病打交道的医护人员取点真经。

  传染病专家李兴旺介绍说,从他们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科的一组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认真洗手至关重要。在随机抽取的5例医护人员手的菌群调查显示,洗手前平均每平方厘米皮肤表面所含杂菌数为68.2个,经过用普通肥皂流动水洗手3次后,检测杂菌数为零。

  其次要改掉揉眼挖鼻的坏习惯。李兴旺他说,有些人手一闲下来,总爱抠鼻子、揉眼睛,此时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破损,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虚而入。他建议洗手后再做这些事情,之后再次洗手。密切与病人接触的人,如医护人员、病人家属,与病人近距离接触之后,可以用棉签蘸外用碘伏溶液清理鼻腔。

  鼻子、眼睛的问题有办法处理了,口腔的黏膜如何保护呢?李主任教的这招更是简单易行:用盐水或多贝氏液漱口。

  贾双萍护士长工作在传染病临床一线,这些日子为护理“非典”病人紧张忙碌。她说,刚才李主任谈了洗手的重要性,她想还应该加上经常洗澡换衣。她们在传染病病房工作,每天上班时都更换工作时穿的一套衣服,下班前脱掉工作服换上上班前的那套衣服。回到家,再将路上穿的外衣换掉,保证自己家里清洁卫生。

  北京地坛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科的张树琴大夫介绍,她们在30平方米的透析室做过臭氧消毒的检测,开机前该室每平方米的杂菌数为593个;开机一小时进行检测,杂菌数下降到37个,4小时后杂菌数为零。说明这种臭氧消毒空气作用还是十分有效的。

  由于工作需要,他们的医护人员经常有高危暴露的情况,比如给病人进行插管,需要与病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因此工作人员感染机会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在完成操作后,立即给操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一些补救措施,一般给予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的治疗。该院职工保健门诊大夫介绍,经过13年对医院职工感染传染病的情况进行统计表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及经常锻炼身体,是最好的防病措施。(陈明莲)


 
编辑:李淑国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