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今年毕业生212万 各高校千方百计为就业创造条件

2003年06月15日 19:17

  中新网6月15日电 据新华网报道,今年是高校扩招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多达212万人,加上非典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全国高校多方动员社会力量,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毕业生确立符合实际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清华大学广泛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学校简化了签约手续,规定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签约函,用人单位加盖公章后传真到学校,原件通过邮寄即可。学校开辟校内网络视频会场,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网络面试。学生去校外面试时,学校统一派车接送。北京大学与每个离校毕业生电话联系,及时提供相关就业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已经回家尚未办理就业手续的京外毕业生,院系负责老师通过邮寄统一代办相关手续。

  南开大学通过学生干部建立起毕业生联系网络,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就业信息发布到每一位毕业生,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志愿、求职中遇到的困难,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北京师范大学日前开通了网络视频系统,毕业生在网上可以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进行面试。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还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使这一系统进入学生宿舍。西南财经大学近日邀请四川22家金融机构的40多位负责人到校座谈,恳请各家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继续支持学校,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电子科技大学积极联系用人单位,4月1日至今,向毕业生发布了70家单位近900个岗位的需求信息。

  各高校充分发挥党团组织、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等各方面的作用,密切关注毕业生的思想动态。中国地质大学教育毕业生消除攀比心理,珍惜工作机会、找准工作位置,引导毕业生接受先就业后择业、到西部和基层创业的理念,树立“以投身西部为荣、以成才创业为荣、以服务基层为荣”的观念。重庆大学专门设立了“艰苦创业奖”,对自愿到边远地区、重点行业、艰苦单位工作的学生实行奖励和减免贷款的优惠政策。南京大学针对毕业生中还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督促学生加紧落实工作单位。

  复旦大学以“我给母校金点子”等活动为基础,在毕业生中开展“抗‘非’精神伴我前行”主题教育活动。北方交通大学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非典疫情对今年就业形势的影响,并教育广大毕业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毕业后扎实工作、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尹鸿祝 吕诺)


 
编辑:宋方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