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综述:中国情人节“七夕节”被认可尚待时日

2003年08月06日 07:46

  中新社南京八月五日电 题:中国情人节被认可尚待时日

  作者 田茵

  昨天是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此节源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和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本土的“情人节”。一般在节日的夜晚,人们都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是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据说不仅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作为本土的“情人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是“七夕节”在广大人群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二月十四日的西方“情人节”。

  走在南京城市的街头,很少看见商家有什么大的活动,商店没有针对“七夕”推出专门的优惠或活动区,相对于商家在西方“情人节”到来的前一个月就做准备、大造声势而言,实在是地位悬殊。饭店也没有什么人因为今天过“七夕”而特定来订座订餐,而如果是在二月十四日的晚上,如果你没有提前预约,很可能会没有吃饭的地方。

  南京的莫愁湖公园在昨晚举行了“迎七夕莫愁湖放灯游园晚会”,可算是南京城对“七夕”最大的回应了。

  虽然仍有部分花店在昨天营业额有一定的上升,为鲜花销售的淡季提升了一点温度,但相对于整个大环境来看,仍是微弱的。

  “七夕节”之所以热闹不起来,有一个因素,即“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信物”。就好象人们一提到西方“情人节”就会想到红玫瑰和巧克力,说起“圣诞节”就不能不说圣诞老人的礼物一样,“七夕”没有一个固定的有标识作用的“信物”,这恐怕也是人们将之忽略的一个原因。   

  当然,“情人节”和“七夕节”都起源于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不管人们热衷于哪个节日,其实际意义是相同的,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编辑:宋方灿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