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华文传媒报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华文媒体大繁荣——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之世界篇

2003年09月22日 00:24

  中新社长沙九月二十一日电题:华文媒体大繁荣——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之世界篇

  中新社记者张雷

  五湖四海故友在,湘江秋色雨后新。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即将于明天在长沙开幕,来自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七十余位华文传媒领导者聚首在这里,与大陆传媒同行在一起分享经验、交流理念、激荡智慧、探索新猷……

  在中国经济连年缔造高增长奇迹的今天,这个两年一届的论坛却因越来越热闹而越来越受关注。从报纸到广播、从电视到网络,各类媒体形式和技术之代表不断登上交流平台,展示着华文媒体的繁荣图景。

  这是一个盛大的峰会,但还只是一个缩影。

  历史写得并不轻松——从一八一五年第一份华文媒体《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马六甲诞生以来,海外华文媒体随着漂洋过海的中国人走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使餐馆、学校、报纸成为华人身在异乡生存、传承、交流的三大法宝,战胜了各个艰难困苦的生活时代。今天,人们相信,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华文媒体!

  遥想二十五年前,中国大陆刚刚打开大门迎接海洋的气息,从湖南到四川、从上海到北京、从学术界到新闻媒体,“走向世界”曾是多么流行的词汇:作为中华文化的母体、中华民族的乡园,中国是多么地急于与外面的世界进行对话。渴望、急切地学习、寻找一切机会去交流,有谁比中国更需要世界。

  观之今日的世界,又是什么面容?在二零零三年,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在SARS突然袭击之后、在连续的恐怖事件之后,战争、疾病、恐惧已经很难被锁定在某一特定地区。人们将此解释为“全球化时代的最新证据”。

  阅之今日之中国,又是何等样貌?不断修正的市场体系、连续的经济高增长和大幅度的社会变革,淡化了的意识形态藩篱,代之而来的是“四海客盈门,投资抢先机”的快节奏画面——“世界需要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今天晚间在这里代表中国政府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传媒领导者。他提出“根在乡土的文化观念和民族传统使华文传媒走向繁荣”的观点,不仅符合华文媒体成长的经验和理由,相信也是华文媒体未来之动力。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回到“华文的母体”,与中国大陆媒体共近三百代表,交流、合作、发展,共同分享新机遇。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日之华文媒体已无需“走向世界”,因为它们已身在世界。唯一的使命或许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声音更快、更多、更强。

  相关专题: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编辑:余瑞冬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