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市场化仍旧可望不可及(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油价市场化仍旧可望不可及(2)

2010年08月27日 11:52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于调价时间滞后,市场上往往会出现原油价格变化和成品油调价方向相反的现象。自去年10 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基本维持于 70-80美元的大区间进行波动,而根据22天移动平均变化超过 4% ,才进行调整的原则,往往出现的是移动平均线上行达标的时候,原油价格已经出现大幅下跌,而移动平均线下行达标的时候,原油价格却又重新处于高位,造成了应该根据规定调整价格时市场情况却不允许的尴尬局面,结果就使得今年以来,成品油的零售价格调整次数屈指可数,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升温。

  卓创资讯分析人士称,若将成品油的调价周期缩短,无疑将会避免国内成品油价调整不及时的现象,使得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更好地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接轨。

  定价机制如何市场化?

  新的定价机制颁布以来,一直存在许多模糊条款,定价机制明确了当国际油价处于每桶80-130美元和 130 美元以上的两种管制情况。但是,在上述两个区间内价格政策表述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细节。而今年以来,不到条件调价和到条件不调价就使得定价机制更加趋于模糊化。

  我们可以理解所谓的最终解释权归于发改委,是要避免市场大量的投机行为,维持市场秩序。不过如上两种情况下的价格管制可谓都是以牺牲国内成品油生产企业的利润来实现的,但这也造成出现“油荒”的可能性加大。

  不过,国内成品油的平均加工成本和适当利润这两项指标却不明确。在平均加工成本的保护下,炼油企业丧失了主动降低生产成本的积极性。 同时从几大油企的业绩报告中也可以看出,无论国际油价涨跌,炼厂生产成本如何,成品油销售企业都可以获利,不会亏损。

  种种矛盾下,市场消费者难以真正相信所谓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趋于“市场化”,因为大家看到的成品油市场仍旧是被几大油企所持续垄断的。只有政府管理部门继续严格规范、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市场上的投机倒把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能;同时,还要尽快建成原油、成品油储备体系,以实现国家对成品油市场的有效调控,市场化的道路似乎才能真正行得通。 (王亚楠 刘伟 陈晴)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