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有新招:吃进蓝藻 吐出清水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环境治理有新招:吃进蓝藻 吐出清水 (2)

2010年09月30日 09:15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生物浮床法:后期处理成果高昂

  生物浮床法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处理比较有效,但后续处理麻烦并成本高昂。芦苇、水葫芦等成长后,如杆、茎、叶等掉入湖中,富营养物质又将重新回湖。因此,必须打捞到岸上进行再处理。

  据统计,一亩水面能生长植物超过50吨,长成后,每亩植物处理成本约400元。整个太湖水面约360万亩,即使是小部分水面采用生物浮床法来治理,后期处理费用也是非常高昂,难以承受。因此,无法大面积推广。

  人工打捞法:形成二次污染

  人工打捞法一般是先连水带蓝藻捞出,再运输到岸边进行藻水分离。但分离出的浓藻浆在堆放时,不但需要大量土地,而且蓝藻腐殖会散发恶臭,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所产生的渗滤液又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在人工打捞法,蓝藻收集与处理过程时间长,并需大量人力、油料来打捞和运输。据统计,太湖流域分离出的藻浆运输成本每车约300元,每年打捞出的蓝藻约几十万吨,单是这些蓝藻的运输费用已相当可观了。

  化学法:危害水体与人体健康

  处理蓝藻还有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化学法,即在水中投放杀藻剂或絮凝剂。但无论是杀藻剂还是絮凝剂,基本成分为硫酸铜。硫酸铜具有毒性,不但会导致水体生物畸形,还会富集在鱼、螃蟹等生物体中,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引发肝癌等严重疾病。此外,大量蓝藻沉积在湖底淤泥中,化学法对之无能为力。

  除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工程疏浚法,即引入江水等活水把蓝藻冲到下游,但这只是一种污染转移方式。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