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天然气“两高”亟须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缓解天然气“两高”亟须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3)

2010年10月11日 08:4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缓解“两高”亟待探索配套政策

  当前国内天然气市场存在“两高”现象:即高度短缺和高对外依存度。一则长期低气价刺激市场过度需求,也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天然气的积极性,供应紧张,二则我国自2006年成为天然气进口国以来,即便进口量逐年增加,仍然难以满足需求,2008年、2009年的天然气缺口分别为30亿立方米和90亿立方米。

  长沙市能源办主任缪晨光认为,在此情况下,以天然气为核心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仍需深化。在实践中,必须将上游供应商、中游燃气公司、下游需求侧即终端用户作为整体“一盘棋”来统筹考虑,其难点在于成本分摊。制定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既要确保企业有投资发展天然气的动力,也要考虑国内市场和居民的承受力。为此,需要通过“上下联动,涨跌结合”灵活掌握。“上下联动”就是当发改委调整了天然气出厂价,调整了管道输送费,终端价格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涨跌结合”是指在国内天然气价格逐步向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应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变化而变化。

  厦门大学林伯强认为,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围绕天然气市场,除了合理设计定价体制和运用价格杠杆,一些政策性的引导措施也不可或缺。他建议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大力发展可中断、可转换、可调节的天然气用户,将天然气下游用户分为优先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种基本类型,便于对下游用户加强规范化管理,防止需求侧导致的用气紧张局面。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实现天然气的有效、合理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刚则指出,为合理利用能源,节约用能,能源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非常重要。如果按热量计算的各种能源价格中天然气价格偏低,用户用能必然会向天然气倾斜,从而危及天然气供应安全。从长远看,如何能使天然气与油、煤、电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价,正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和确保能源安全的一项重要课题。苏晓洲 戴劲松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