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企太“内向” 要走出去还需补几堂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中国油企太“内向” 要走出去还需补几堂课(2)

2010年10月25日 09:38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要保护国会集团的领导利益,又要保护几个关键的人,要保护中间的人该得的好处,又要保护老百姓利益,要能够给这个国家带来一些好处,这个叫做利益调配。中国企业通常只是做官方的沟通,即便是沟通了也不知道怎么保护对方的利益,所以中国没有进入阿布扎比,没有大规模进入沙特。

  第四,借助中介的力量。中国企业判断不了用哪些中介,不了解中介的巨大作用。很多有影响力的组织或个人活跃在产油国,他们对这些石油国家有很大影响力。这些人懂得的不单是渠道,还有紧密的内部关系,中国企业需要建立起合适的代言人制度。

  最后一个,中国油企的机制存在严重问题。中国国内石油体制太垄断,不能做到渠道多元化。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起码是部分绑架了中国政府。事实确实如此,三大央企涉及腐败、不考虑国家利益、不充分竞争等事例不少,这个是必须改变的。政府垄断背景太重,并不利于在海外拿资源。

  政策扶持的垄断企业,规模已经足够大,但这并不能体现真实的竞争力。与跨国石油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在技术、质量、管理、品牌形象上差距非常大。国际化的程度甚至还不如巴西石油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更不要说跟美国、欧洲的企业来比。

  毫无疑问,中国石油企业太“内向”了。很简单的一个评估指标,中国石油企业聘请了多少外国人?而你越是“内向”,越加重政府背景的烙印。而如果公司总部有大量外国人,不同国家员工就可以扩大交流,对外也发送出强烈的信号:这是家国际石油公司,而不是政府扶持下去海外拿资源的工具。

  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化的意识,弱化垄断国企的背景,企业在前、政府在后的做法会留下很多后遗症。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需要更多的关注当地国家的不同层次的利益。

  我们所需要进入的国家再大、再好也会缺一些东西,缺的都可以互补给他。对等地解决对方的某些问题,他们也会解决你资源需求上的对等问题。(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