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油价”莫忽视通胀下的民众感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调“油价”莫忽视通胀下的民众感受

2010年10月27日 09:3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26日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并不出乎预料,在正式调价消息出炉之前,各种猜测已经遍及网络。按现在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一段时间之后,国内油价做出调整在所难免。只是在通胀背景之下,饱受农产品价格上涨之苦的公众不免会对成品油价格上涨很有意见。

  对多数老百姓来说,农产品价格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物价上涨是实实在在的,钱不值钱是最让人烦恼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2.9%,食品价格上涨6.1%,9月份,CPI同比上涨了3.6%。在这样的背景下,公众实际上担心成品油价格上调,会间接推动物价上涨。成品油价按照尚不合理的定价机制上涨,显然是忽视了当下民众的切实心理感受,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不良社会效果。

  老百姓对物价上涨保持敏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人不关心自己的购买力。只是在对待不同的商品价格上涨时,公众的态度可能会迥然不同。多数农产品价格上涨,老百姓虽有意见,但容忍度较高,较少有人将责任推给特定群体,很多人都能理性地从市场供需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但以市场垄断为前提的成品油涨价则缺乏合理性的基础,石油企业就成为民众抱怨的目标。

  这种定价机制的弊端早已成为共识,发改委也承认,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正在拟定当中。然而,如果合理的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不能出现,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民众和油企之间的矛盾或许会进一步激化。显然,这样的局面是各方都不愿看到的。

  不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相对于控制通胀的短期政策目标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战略来说,也是一种政策“内耗”。日前,央行在时隔两年多后上调了银行存贷款利率。这一举措无疑显示,当下决策层已经把通胀当作了影响经济运行的头号“大敌”。不合理的成品油价上调,无疑会削弱反通胀政策的效力。而民众在成品油上增加支出,并不是扩大消费,而是让更多的财富流向垄断企业,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经济结构和国民财富分配结构的失衡。上述问题恰恰也正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社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毋庸讳言,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必须要尽快做出调整。尽管在当前的CPI中,成品油价格所占比例很小,但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汽车消费市场,成品油价格问题在公众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就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而言,通胀与民生必须要成为重要衡量指标。

  由于目前国内石油市场被几大国有油企垄断,短期内打破这一格局、实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希望不大。可以考虑采用指数定价或者定期微调的方式来引导市场预期,短期内甚至可以对公共行业实施油价管制。这些措施虽然不能解决油价问题的根本,但在公众普遍预期通胀的背景下,从控制物价和民生的角度出发,做出一个艰难平衡,选择一个次优方案未尝不可考虑。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