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广西最大煤矿:矿下160米处有咖啡吧(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探秘广西最大煤矿:矿下160米处有咖啡吧(图)

2010年11月02日 16:52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井下咖啡吧,矿工们正在用咖啡 来源:广西新闻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能看电视能淋浴,能听音乐喝咖啡,10月中旬被困数月的智利矿工获救,他们在井下悠然等待救援的新闻,让不少人大开眼界,原来印象中昏暗危险的矿井内竟然会有这样舒适的所在。而在百色矿务局的东怀煤矿,矿工们也有着类似的享受——巷道内一路播放优美的音乐,井下还有咖啡吧供人放松情绪。10月29日,记者来到东怀煤矿,在距离地面160米以下的咖啡吧里品尝了一杯简单的咖啡,见识了矿工们不简单的井下生活。

  下井装备一个都不能少

  没有东怀煤矿的书记岑助建带路,记者找不到煤矿的入口。没有想像中的机器轰鸣,也看不到支架,在百色市矿务局办公大楼的一楼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堂,那里就是广西最大的煤矿——东怀煤矿的入口。

  为了保证生产安全,煤矿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无关人员不能下井。经过批准,记者才被允许下到井下去看一看。换上工作服,腰带上得挂上定位器、蓄电池、自救器,这些近两公斤重的装备一个都不能少:定位器能通过井下的传感器,让地面的调度指挥中心随时知道井下人员的位置;蓄电池能为头灯照明提供电量;自救器能化学制氧,一旦发生意外,可以提供够一个人使用30分钟的氧气。

  与写字楼里的白领一样,这里的矿工上下班也要打卡,但他们打卡是通过虹膜安全监控考勤系统,系统通过每个人眼睛里的虹膜来识别身份。

  进入井口要经过密闭的两道门。下井人员必须等第一个门完全关闭后,才能打开第二道门。岑助建解释:“这两道门不能同时开,不然风向会乱,鼓的风就送不到工作点。井下巷道内所有的门都必须遵守这样的操作。”穿过门,便是矿井的入口,这里像一个光线明亮的车间,转盘轰隆隆地旋转,等着矿工坐上车从巷道运进运出。

  下井巷道音乐相伴

  记者下井坐的是“猴车”。这是俗称,它的专业名称叫“架空人车”,它就像一个自行车的车座,中间一根柱子跟上面的轨道相连,只能一个人乘坐。人坐在上面要像猴子一样双手双脚紧紧攀住柱子,然后顺着索道滑下去。

  坐在“猴车”上,记者顺着索道“咔咔”地往矿井里滑,一路有灯光照明,但矿井幽深,看不到路的尽头。五六分钟后,感觉温度开始升高,空气闷热起来。一路没有看到喇叭,但耳边竟然传来了音乐声。

  这些音乐通过内藏在井壁里的音响播放。在巷道内,大概每隔100米放置有音响,这些放置在煤矿内的音响有着特殊的要求:一般民用的音响,外壳可以采用木质或者塑料材质,而它们则必须采用金属制作。岑助建补充解释说:“下井的设备,音响也好摄像头也好,最重要的就是要防爆。因此密封一定要好,接线的地方要看不到线头。”

  他还介绍说:“音乐是通过调度室播放的,选用的多是一些轻音乐,也会有不少流行歌曲,以悠扬、轻柔、舒缓的节奏为主。放音乐是为了让矿工情绪平静,心情愉悦,不能选听了让人激动的那种,太劲爆的肯定不能要。”

  井下喝咖啡别有情调

  记者要去的咖啡厅距离地面垂直距离约160米,位于矿工们上下班经过的巷道。坐上“猴车”下滑七八分钟后,在中途下车走路,在岑助建的带领下,又走了五六分钟才到达。到门口一看,咖啡吧的牌子居然还是双语的,有中英文对照。咖啡吧里四处晃动着头灯,就像一个矿工俱乐部。

  这个特殊的咖啡吧由一个旧的绞车硐室改建而成,面积有三四十平方米,装修虽简单但不失别致:用矿灯照明,废弃不用的工具挂在墙壁上做摆设。桌椅是用绞车运输进来的,同时坐下一二十名矿工没问题。咖啡吧没有专职的服务员,都是矿工自己轮流值班。

  下午3时许,正是矿工们开始交班的时间,陆续有人走进咖啡吧来杯咖啡或喝口水。这可能是最不专业的咖啡吧,因为选用的仅是简单的速溶咖啡。不过对矿工们来说,速溶咖啡与现磨现煮的咖啡口感有何区别,这些并不重要。

  “从这里到工作面还有斜线距离3000多米。矿工们每天下井,坐‘猴车’加上走路,要1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点,然后便在那么深的地底开始漫长的工作。咖啡吧就是给大家在井下工作时提供一个放松的场所。有时候下了夜班,困了累了,来喝杯咖啡提提神;或者感觉心情比较压抑时,来这里坐坐,舒缓一下情绪。”岑助建又开玩笑地说,“可惜井下不允许喝酒。要是能提供酒的话,肯定比咖啡更受矿工欢迎。”

  现代化设施确保井下安全

  东怀煤矿年产原煤90万吨,是广西最大的煤矿。与北方的煤矿相比,广西的矿井大部分属低瓦斯矿,这一点比较幸运。因此,最危险的因素往往是由人带来。所以,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生产操作的规范尤其重要。

  岑助建在煤矿工作已有12年,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深有体会,他说:“看不到的地方和想不到的情况,才是最危险的,所以只能尽量多巡查、多检查。”

  记者在整个矿山的“大脑”——办公楼里的监控调度指挥中心看到,整整一面墙的屏幕密切监控着矿井内各个角落,瓦斯、温度、风速等各项指标实时记录。

  这是百色矿务局投入巨资建设的矿井安全信息集成系统,能对矿井的各种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智能分析、预警处置和联网监管。“比如,一旦某个点瓦斯超限,监控系统会发出警报,指挥中心就可以立即关闭井下的电气设备,派人下去检查。”

  岑助建纠正大家的“偏见”:“现在关于中小型煤矿的矿难报道比较多,一般人就把井下的条件想像得很落后很恐怖,其实只要真的能下到井里去看看,就能消除种种误解。现在大的矿山都是现代化生产,都已采用掩护式液压支架,人躲在支柱下面是非常安全的。只要各方面都按规范操作,矿下的安全是有保证的。”(广西新闻网记者 佘鸿雁)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