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廖凯舜: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并非透明关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分析师廖凯舜: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并非透明关键

2010年11月03日 09:1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油价调整需更透明

  新京报: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哪些缺陷?

  廖凯舜:现行的定价机制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跟国内供需脱节,二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完全以国际原油价格作为参考,并顾及石油企业的合理利润,不利于企业指高竞争力。

  与国内供需脱节主要是指,目前我国零售价调整的依据完全按国际三地(据透露,三地是指布伦特、迪拜、辛塔)原油价格变动调整,未能反映国内的供需状况。有的时候虽然国际油价持续一段时间都在高位,甚至达到国内油价上调的条件,但是国内的需求并不是很旺盛,这时候国内油价是否要上调就成为问题。

  另外,在发改委制定的现行定价公式中所含的固定加工成本和利润率不合理,再加上市场流通环节中的利润,石油央企在成品油产业链上很容易获得巨额利润。虽说三大石油公司也是追逐利润的上市企业,但同时更多的是体现代表民众利益的国企,其拥有的利润越高,对下游的消费挤压也越重。而且这样的固定成本和利润率的设定对石油企业改进流程,优化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缺乏促进作用,相反起到“吃大锅饭”的影响。

  此外,目前发改委表示国内油价调整将根据国内情况进行适当调控,但调控的依据和参考系还不够公开透明,使政策执行者及消费者无所适从。

  新京报:说到定价机制不透明,发改委最近也提出要逐步完善定价机制,总的目标是使其更透明、更市场化,对此你怎么看?

  廖凯舜:目前来说,缩短调价周期已经形成了共识。缩短调价周期,符合市场化演变,也符合两大公司和消费者预期的政策出台。据了解,石油公司也给发改委提出建议,希望未来成品油调价周期由一个月左右缩短至10天。目前来看这个办法也是可行的,在很多地区,国内油价的调整都是实时根据国际油价适时调整的,台湾的油价也是一周一调。此外三地原油变化率也可以由原来的4%调整为3%,这样可以更加灵敏快速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

  但缩短定价调价周期并不是使定价机制更加透明的关键,只能使得国内油价的变动更能贴近市场,在反映国际油价变化和成本上更加迅速、灵敏。

  炼油成本是透明关键

  新京报:让定价机制更透明的关键是什么?

  廖凯舜:定价机制的透明,关键是石油公司的炼油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究竟是多少。尽管每次上调油价时,发改委都说对上涨幅度进行了相应的控制,但是在没有弄清楚成本问题的状况下,没有人能搞清楚究竟控制了多少。即使石油公司自己公布成本,其成本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也应该让人清楚。否则石油公司在提高技术、降低成本问题上就没有动力。问题是,石油公司是否努力提高了工艺,降低了成本,与国际同业相比处于什么水平,成本是不是高于平均水平,老百姓是否要支付这样的成本。

  新京报:未来定价机制的完善是否也要考虑汇率变化因素?

  廖凯舜:实际上目前的定价机制已经考虑了汇率因素,这次(10月26日)油价的调整发改委就表示已经考虑汇率变动因素,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因素,相应控制了油价上涨的幅度。但我们上调的幅度还是有些高。至于究竟政府是如何控制的,只有充分公开定价机制细节,大家才知道。

  定价权不能下放给企业

  新京报:有来自石油公司的建议认为,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应该下放给企业,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来自主制定,对此你怎么看?

  廖凯舜:真正的市场化定价,成品油的价格是由企业根据成本和供需来自主制定的,但是目前中国的市场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国内还未形成多个可竞争的市场主体。目前国内依然主要是两大石油公司主导市场,现在中海油也开始进入市场,随着中海油在惠州炼厂的投产,其油品也进入华南市场。现在我们在国内市场上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在华南地区由于中海油的加入,竞争加剧,华南地区的成品油批发价在全国基本处于最低水平。

  现在确实是有一种声音,提出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在40-130美元之间时,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按照国家确定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及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自行确定调价方案。

  如果把定价权下放,最直接的受益方是三大石油公司。但不少市场业者并不赞同,认为如果下放定价权,则无疑会增加成品油市场垄断,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进的初衷背道而驰。至少在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多元市场主体情况下,底线应该是不能将定价权直接下放给企业。

  机制改进可借鉴日本经验

  新京报:你认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善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廖凯舜:如何制定一个既反映国际油价变化,又能反映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我觉得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

  目前我国的原油超过50%依靠海外进口,而日本的原油进口依存度高达90%,但已平稳进入到了市场定价时代。日本在2008年10月后修订了沿用了18年的成品油定价方法,引进了新价格体系,一方面参考进口原油到岸价格考虑原油成本,另一方面也参考国内的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成品油期货价格,同时结合国内成品油现货价格,由国内的7个主要互相竞争的油企参考这些指数自主定价,价格可实现每周变动。我国国内也可积极建立培育自身的成品油的期货价格体系,今后国内的定价体系也可以参考这些指数,以及时反映国内市场供需,并实现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当然国内还是要多培育市场主体。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