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北京居民天然气价格上调在即 每户每月增支5元(2)

2010年11月08日 08: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内天然气价格上调的大背景是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大幅攀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年来国内天然气需求量快速上升,但受本国资源所限,中国必须从世界不同地区进口更多的天然气,进口对于中国天然气价格的冲击是确定的,因为进口天然气都比较贵。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预测称,中国到2020年的天然气消费将达到2100亿立方米,但即使中国的天然气产能保持较高的增速,2020年的产量也只能达到1700亿立方米。这样,国内的产能缺口将会在400亿立方米到800亿立方米之间。这意味着,进口天然气将是今后中国天然气供应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来源。

  虽然中国还不算是一个天然气消费大国,但天然气消费近五年的平均增速达到了17.6%,远远高于G D P增速。伴随着中国未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然气消费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目前是全国用气规模最大和居民用气户数最多的城市。北京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天然 气 用 量 约6 5亿 立 方 米 , 较2005年增长1倍以上。预计2010年全市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2015年全市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50亿立方米,比2009年增长1倍以上。

  北京市发改委称,北京市天然气市场的突出特点是全部依靠外埠调入、市场需求量大、用气量季节差大、城市运行安全要求高等,在上游价格上调的背景下,调整天然气价格具有必要性。

  与国际天然气价格相比,国内天然气明显偏低,且与其他可替代能源比价不合理。因此,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国内天然气开发生产和境外资源引进,促进节约利用,保证供应安全,是中国面临的长期课题。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提供的数据表明,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通常为等热值原油价格的60%左右,而目前国产陆上天然气平均出厂基准价格仅相当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25%左右。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国内天然气价格相当于等热值液化石油气价格的1/4,燃料油价格的1/3,进口天然气价格的一半左右。

  趋势

  天然气价格将逐步上升

  理顺煤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就天然气价格而言,涨价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虽然年内天然气价格不太可能再次上调,但明年乃至未来几年必定逐步上升,而且必须要经过几轮调价后才能反映真实的用气成本。”韩小平说。

  韩小平认为,应该用一种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涨价。未来天然气的使用量会越来越大,企业不可能老是亏损,政府也不可能总是补贴,最好的办法就通过理顺价格,促进天然气价格调整到位。

  2009年底,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范围“气荒”,这与国内天然气价格未能理顺关系密切。由于天然气价格偏低,所以各地争上以天 然 气 为 原 料 或 燃 料 的 高 耗 能 项目,纷纷进行“油改气”,导致天然气需求过快增长,部分地区“气荒”和加气难现象时有发生。

  “一个合理的价格机制将引导合理用气。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重过高,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如果未来不大力发展天然气,那么中国就难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韩小平说。

  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热值高,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极少,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是 低 碳 经 济 范 畴 中 比 较 理 想 的 能源。而目前我国天然气在能源结构里面只有不到4%,远低于全世界天然气20%的平均水平,提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是大势所趋。

  对此,林伯强也认为,虽然目前天然气所占比重偏低,且对外依存度只有12%左右,但随着未来天然气消费比重的提高和天然气进口量的攀升,国产天然气价格与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 就 理 顺 天 然 气 定 价 机 制 而言,可以考虑像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一样,确立一套规则,然后再让国内气价慢慢地跟国际气价接轨,最终解决国内天然气消费政府补贴的问题。”林伯强说。

  关于天然气定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此前透露,今后,国家在调整水价、电价、气价时,将逐步推广阶梯式定价的办法,对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部分实行优惠价格。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阶梯气价有望被纳入到政策视野。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