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竞争无力 柴油荒再逼民营加油站加速退出?(2)

2010年11月09日 08:34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面对越发凶猛的“油荒”,业界也在寻求解决办法。业内人士预测,此次柴油荒大概要到11月底、12月初才会有所缓解。

  据了解,目前中石化、中石油都在加大生产或进口。上周五,中石化宣布将满负荷开工,并下达奖励政策,宣布炼厂超计划生产1吨柴油将得到1000元奖金,并有意进口20万吨柴油。同时,两大集团加大了从山东地炼的购油量。数据显示,10-11月两大石油集团在山东省内向地炼采购柴油20.6万吨。不过,陈晴分析说,这些油品进入市场流通需要时间,所以预计柴油荒缓解将出现在12月初。黄顺敬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11月底会有可能出现缓和局面。

  柴油荒折射行业垄断痼疾

  虽然此轮油荒很快能得到缓解,但在两大巨头完全掌握资源的石油领域,民营油企受制于人的局面却很难得到缓解,此次油荒仅是多年来石油机制痼疾的写照。

  实际上,国家对民资的鼓励在政策面上从不缺乏,但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政策与机制,却很难拿掉外面的玻璃罩。今年5月,时隔近5年后的“新非公经济36条”出台,却没有像上次一样激起油气领域民企的太多热情。山东地区一家规模较大的民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实起来一直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该政策目前并没有提供该有的保障”。

  据了解,目前民企主要集中在油气流通领域,能够涉及勘探开发和原油进口的少之又少。上述负责人透露,除去技术上的难点,从资源角度看,可开采的陆上区块基本都被登记一空,而海上区块多数归中海油,这是中石油、中石化都很难拿下的项目,更不用说民企。

  曾经被视为赋予央企、民企公平机会的原油进口配额也变成了一纸空文。赵友山说,根本就没有民企能真的自己去进口原油。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从事部分数量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每年下达进口允许量,但这些进口配额在民营油企手里却多数“无用武之地”。

  根据我国现行政策,非国有渠道进口的原油并不能自由地在市场销售,必须有中石油或中石化出具的证明,海关才给予放行,铁路部门才给予安排运输计划。也就是说,民营油企始终无法掌握主动权。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数民营油企需要的是成品油,由于进口原油后还需要与炼油厂进行衔接,而目前国内能够顺利进行衔接的企业屈指可数,因此大部分获得了进口配额的民营油企只能将配额转让给两大巨头或其他具备炼油能力的企业,要么就只能让配额在手里作废。

  从成品油供应方面看,与国际市场价格联动的新定价机制出台后民营油企普遍反应热烈,认为终于能够解决炼油企业的利润难题,保障市场供应。但是随着近期国际油价在80美元高位波动,逼近炼油企业的利润临界点,以往的“一油难求”和批零倒挂现象再度重演。

  调价机制的“模糊”也让民企十分头疼。在山东运营多家油站的企业负责人云卫民表示,即便有油可卖,调价机制的“不够透明”也让民企在进货出货的时机上难以做出抉择,往往会错失投资机会或赔本交易。

  民营油企竞争无力

  “我现在已经厌战了。”在内蒙古经营油站业务的孙先生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当地经营多家油站,并已在成品油流通市场打拼多年,而时不时就出现的无油可卖的局面使得其下属油站只能专卖不应季、需求差的汽油,甚至暂时停业以遏制不断加大的亏损。他说,早在2006-2007年出现油荒时,自己便硬挺了过来,当时有大批的油站坚持不住只能出让。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