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全球减排:没有硝烟的博弈(2)

2010年11月15日 07: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片段二

  时间:2009年

  地点:华盛顿模拟联合国会议现场

  2009年的一天,美国民主党派的进步中心把包括中国、印度、欧洲各国在内的二十几个国家的代表召集到华盛顿,就全球气候安全问题召开了“模拟联合国会议”。当触及减排最核心的谁来减、减多少的问题时,气氛紧张了。

  美方代表表示,每个国家排多少,就等比例地减排多少。但是印度代表不同意,因为印度人均碳排放量本来就很低,同比减少就更低了。模拟秘书长表示,那印度可以少减一些。中方代表也就是潘家华也表示不同意,中国现在处在工业化时期,不仅不会降低,还会持续增长一段时期,以现有排放为基础的等比例减排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样会议只能形成小范围的磋商,讨论提出要从历史责任、现实能力、未来需求三方面来考虑减排任务分摊。从历史责任方面说,历史上排得多就多减,排得少就少减;从现实能力方面说,包括资金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现实能力强的就多减,能力弱的就少减,在这两点上没有分歧。但是当谈到未来需求时,不统一的声音出现了。美国提出未来需求很高,印度和中国现在的需求没有美国高,未来就是需求增加了也必须是有限增加。

  潘家华表示,要对未来的需求加以区分。排放需求分为基本生存排放需求和奢侈浪费排放需求。印度与中国现在还属于摆脱贫困的时期,相当大一部分的碳排放是属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排放,在美国碳排放量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基本需求的排放,但是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奢侈浪费的排放。发达国家既有现实能力,又有历史责任,而且奢侈浪费的需求又很多,现在减排就要把奢侈浪费性的排放减少,多低碳发展。如果发达国家可以降下来的话,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提高碳排放量。

  片段三

  时间:2010年3月22日

  地点:在伦敦召开的“关于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会议现场

  这是一次关于应对金融挑战和气候挑战的会议。但是与会的代表却把矛盾的焦点指向了中国。会议上有人质问潘家华: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为什么要反对全球2050年温室气体比当前排放水平减半的减排目标?难道中国人不考虑未来吗?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有国家提出到2050年全世界的碳排量在现在的排放基础上减少50%%,这就是所谓的“50-50”减排计划,发达国家则减少80%%。面对这一方案,潘家华指出了三点不妥之处。

  第一,逻辑上不对,减排应该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中国人负责任的态度就在于说出的话就要做到。我国现在已经制定了2010年和2020年的减排目标,之后才是2030年、2040年,最后才会是2050年的减排目标,这才是符合逻辑的。但是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对2020年的减排目标都不做承诺,或是承诺得不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谈2050年的减排计划就是一句空话。第二,是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两度的温升目标是全世界都认同的。但是从两度到温室气体的浓度的测算具有不确定性;从浓度到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具有不确定性。在这样的不确定性方面,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先明确两度的目标,在进一步研究之后我们会更精准地采取行动。第三就是公平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历史上、现在碳排放量高,未来排放还得高,发展中国家历史上、现在排放得低,未来排放得还要低。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在总量上各占50%%,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15吨,发展中国家2.5吨,按照上述的比例减排之后就会看到,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是3吨,发展中国家是两吨。这样的碳排放量对发达国家来说已经够了,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但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碳排放,减排之后他们就没有了足够的排放空间,这样显然是不公平的。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