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多晶硅投资过热 产业亟须升级(2)

2010年11月18日 10:4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行业准入标准难产

  工信部官员在同一场合指出,目前我国的多晶硅生产尚没有统一的能耗、占地及环保标准。其实在今年年初,工信部便制定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但时至今日仍未正式出台。原因是该标准参照国际多晶硅行业的先进指标,规定了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在3000吨/年以上,并要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等要求,而这些规定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达不到,反对声自然很大。

  而且,虽然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但其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过程却依然是高耗能,甚至会产生有害的污染物。这些都迫切要求我国的多晶硅行业必须有一个统一、官方的准入标准,否则,在目前需求旺盛的条件下,我国多晶硅行业难以避免投资过热这一现象的出现。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指出,美国、德国、日本等当今世界主要的多晶硅生产国,均采取了严格的准入标准。而我国由于没有多晶硅准入标准,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懂技术也来搞多晶硅,造成了污染和低端产品过剩。

  有专家表示,在未来几十年内,多晶硅作为电子、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材料,其地位难以改变。而将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更佳地位的新能源产业,对于多晶硅未来的需求将很难降低。多晶硅的这种重要性,同样需要国家相关准入准则的出台。产业升级与准入标准应双管齐下

  据了解,目前我国众多上马的多晶硅项目,大部分采用改良西门子法,成本大幅高于同行业国际厂商,乃至高出一倍不止。而按照多晶硅的投产周期,2008年底和2009年初投产的多晶硅项目在两年后才能达产八成。可以预见,当国内企业的产能达到最大化时,如想在光伏产业这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竞争市场中继续牟利,价格和质量将成为决定因素。

  根据业内专家分析,最早到2010年底,多晶硅市场价格就可能降到目前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下。这对于目前积极扩产、投资过热的国内众多多晶硅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警钟。作为微观的企业,追求先进技术、降低产业成本,是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存活的可行方法;而作为中观的行业,我国多晶硅产业必须将产业升级作为其保持产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的多晶硅产业,除了应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研发之外,还应积极对外展开各种合作,如作为光伏产业的上游产业,应加强与下游各电池厂商的战略合作;国内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也可多与国外先进同类厂商展开合作。

  除了整个多晶硅行业的产业必须得到重视,国家统一的产业准入标准也亟须出台。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整合我国多晶硅行业目前投资过热、甚至造成部分无效与劣质产能的局面。而在新的行业准入标准出台后,拥有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并购资本平台的优质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见习记者陈思维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