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石油巨头“趁荒打劫” 流通环节推波助澜

2010年11月29日 08:3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柴油荒”事件终于揪出了相关“推手”。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通报了6起柴油价格违法典型案件,牵涉方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地方分公司以及4家地方炼油企业。

  发改委方面指出,部分地方炼油企业、成品油批发单位擅自突破批零价差标准高价销售柴油,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成品油价格政策规定,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

  针对10月底以来的“柴油荒”,此前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人士分析,各个省份突发性拉闸限电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不过,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拉闸限电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拉闸限电并非是造成目前柴油紧缺的主要原因,价格和供求关系才是造成柴油荒的关键所在。”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发改委于23日的通报似乎为前述说法提供了佐证。据悉,此次被查处的6家油企均是擅自提高柴油批发价格,导致批零价格倒挂,很多加油站不愿购买和销售柴油。实际上,近来出现的大规模油荒,原因之一即在于此。

  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柴油批发均价仍远高于零售均价。以0号柴油为例,目前全国柴油批发均价保持在8000元/吨左右,而全国柴油最高零售价不过7625元/吨。

  “按照现行的油价体制,成品油零售价由政府定,但批发价却是由企业定。由于我国炼油厂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家企业,批发价几乎就等于垄断定价。这直接导致了‘批零倒挂’。”中国石油大学副教授郭海涛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虽然中石油和中石化总部不可能有蓄意提价的政策,但由于地方分公司有一定自主权,不排除会“趁荒打劫”。

  根据发改委此次披露的数据,中石油、中石化两巨头直属的分公司就非法获利26万元,中石化下属洛阳、武汉分公司分别多收了2.3万元和18万元,中石油武汉公司多收5.7万元。

  此外,供求不平衡是此次“柴油荒”另一大推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拉闸限电是导致供求关系紧张最直接的因素,但中石油和中石化作为中国最大、最主要的供应商,不能说一点责任都没有。

  从库存过剩突然变得极度紧缺,进而引发席卷全国的“柴油荒”。在观察者看来,这恰恰反映出两大集团对于市场终端销售的不作为和反应迟钝。企业习惯了市场销售不动,就加大出口,紧缺了就赶紧进口,加大生产力度,并不会去调研市场需要和预测市场走向。因为国内生产成品油的企业只有他们两家,这实际上还是垄断惹的祸。

  “为防止油荒的再次大规模发生,相关企业首先需要树立企业责任意识,积极做好市场布局工作以缓解区域供给不平衡现象,并强化收益相对较低的油库建设以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中国价值指数研究员崔新生表示。

  “事实上,此轮柴油荒,更需要问责的是垄断背后的定价机制。”郭海涛告诉记者,由于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相对滞后,无法通过市场手段调节价格走势,而市场却能根据定价机制提前预知价格。比如国际油价上涨以后,国内未及时调整,这个时候谁拿到成品油,在未来油价上调之时就会获利更多。两大巨头分公司出于利益考虑,就难免会惜售,因为出货就等于把“好处”让给了别人。

  “应适当调整成品油形成机制,缩短参照时间,减少投机。”林伯强告诉记者,此外国家还应建立成品油市场商业应急储备体系。目前我国只有原油战略储备,但当市场对成品油大量需求时,并不能通过直接投放原油来解决问题。

  记者 晏琴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