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并购海外能源公司应谨防风险

2010年12月01日 10:3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早在2009年7月,中石油和中海油就显示出收购阿根廷最大能源公司——雷普索尔-YPF公司油气资产的意愿,引起国际油气市场的高度关注。此后BP传出转让阿根廷资产的消息,中石油和中海油均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参与方,而今BP在阿根廷的资产最终花落中海油,中石油选择退出。

  这似乎与中石油近期调整海外资源布局的战略一致,中石油方面曾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着力于优化公司在海外的能源布局。

  国际能源巨头酝酿退出,中国企业奋勇接盘,看起来似乎中国企业正抓住好机会,实质上却并没能好好算下投入产出比。以此次中海油收购泛美能源股份为例,虽然从数字并不能断定这就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想要从阿根廷获得大量的原油出口显然并不容易。

  首先,阿根廷并没有强烈的出口动机。2004年后,阿根廷曾发生过多次能源危机,为此,当地政府和委内瑞拉签订“粮食换石油协议”,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以优惠价格向阿根廷提供原油。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博士孙洪波认为,阿根廷能源危机的根源仍未消除,随着阿根廷经济复苏,考虑到各类能源项目建设周期,3年至8年内阿根廷能源危机有可能再次发生。

  其次,阿根廷正在不断强化国家对油气资源的支配能力,早在2004年就着手成立信托基金,强化政府对油气产业的投资管理主导权,这已对私人油气公司产生“排挤效应”。孙洪波指出,中国公司进入阿根廷市场,要搞清楚目的是什么,是增加国内能源进口,还是盘活南美跨国公司资产,或是成为进入拉美地区的战略支撑点?

  单从此轮收购看,或被更多地赋予中海油获得南美能源战略支撑点的意义。那么就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对于资金并不算宽裕的中海油,花这么多钱去获得一个战略支撑点到底值不值得?在跨国公司不断退出阿根廷市场的当下,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机会?记者  张一鸣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