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碳中和”背后的商业故事(2)

2010年12月02日 11:2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但这并不意味着Timberland的环保形象就完美无缺了。2009年,有中国环保组织写公开信给Timberland,质疑其中国供应商之一——上海富国皮革出现环境违规问题。在采访中,Jeffrey B.Swartz表示问题已经解决。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Timberland在其中推动了其出现问题的供应商与当地社区和环保组织的有效沟通,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和企业环境表现的提升。马军也表示,在解决这些个案之外,企业还应当建立更加有效的定期检索机制来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环境问题。

  国内碳交易市场初航

  Timberland的这次“碳中和”活动是其主动与北京环交所取得联系的,它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北京环交所“碳中和”证书的外资知名品牌。

  然而,像Timberland这样主动找上门的企业并不多。北京环交所是中国成立最早的环境交易所之一,运行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但这一市场目前仍是初创阶段。毕建忠告诉本报记者,从2009年8月第一单自愿减排交易进行以来,截至目前,完成碳中和的项目是15个,交易量不到10万吨,涉及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网站、汽车厂商等。

  毕建忠坦言,在中国,碳中和项目“有意愿的企业其实不多”。作为交易机构,北京环交所常常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说服企业,而国外同行则不用费很多口舌。

  不过,好在说服是有效的。比如,一家保险公司做了碳中和项目,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也会找上门来;此外,一些公司领导者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也会推动企业来做碳中和。

  虽然场内交易数量在增加,但不论是项目数量还是交易额,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仍是起步阶段。

  不过,毕建忠看好碳交易的未来。在他看来,因投资人、出口国等方面的压力,上市公司、出口企业等会有购买碳的需要,并且企业的这种自愿行为会越来越明显。未来两三年,碳的交易量将会越来越多,交易价格也不会仅停留在目前的每吨35元左右,而是会越来越高。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