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受不了:江苏大丰村民哭诉被化工厂包围的生活(4)

2010年12月07日 17:00 来源:中央电视台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单振华和韩世蝉带着快报记者查看时,河边的杨树和银杏的叶子都呈焦黄状。除了低矮的一些玉米秆之外,与金羚纸业毗邻的土地已经被种上了菊花。

  村民们介绍,从2009年开始,当地政府开始注意到了南新村一组村民的庄稼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对村民们的田地实行流转,以每亩55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购回,统一交给“老板”管理,“老板”转手给外地人种菊花,然后加工成菊花茶。“现在,这里几百亩田地大部分都种上了菊花。”村民们说,今年的流转价又提高了50元,达到了600元/亩。

  “如果我们自己种,正常收成,按今年的棉花价格,一亩田我们能赚2000元。”村民们对政府的“照顾”并不领情。

  快报记者注意到,此前被村民们一再提及的丰山集团农药厂(现名为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海洋分公司),距离单振华和韩世蝉家的直线距离大概为400米。

  据南新村村民介绍,这两家企业都属于大丰港经济区海洋化工园区,区内有江苏丰港生化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大丰艾文格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盐城科菲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

  空气中飘散出来的那种让人眩晕头疼的气味是从哪家公司散发出来的呢?村民们称他们想要维权,都不知道该找谁?事实上,据记者的调查和有关公开资料,该园区的不少企业,都曾有过生产治理设施未正常运行而被环保部门处罚的经历。

  在调查中,记者试图进入金羚纸业以及丰山集团海洋分公司了解情况,但被门卫拒绝。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信息说,江苏金羚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2年由其出资收购原大丰化纤厂而设立的。原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浆粕,该公司成立后经过3年多的内部挖潜和技术改造,现已达到3万吨/年的浆粕生产能力;根据公开资料,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9月,前身为大丰县农化二厂。据官网描述,其具有年生产合成原药30000吨,加工、复配制剂50000 吨的生产能力。其中精喹禾灵原药产能和技术世界第一,氟乐灵产能亚洲第一,烟嘧磺隆产能国内第一。“丰山集团2008年销售10亿元,利税1亿元。”

  前者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后者是大丰当地的龙头企业。面对这样的“对手”和“邻居”,南新村一组的村民说,“他们已经放弃了土地。看样子,还得放弃家园。否则,继续呆下去,那些枯黄的树木和庄稼,也许就是他们自己的明天。”

  割芦苇工人被“熏倒”有企业涉嫌偷排污水

  除了废气污染的情况外,在调查中,当地多位村民和知情者还告诉记者,偷排污水的情况在化工园区也屡有发生。

  11 月25日,在当地一位知情人士的带领下,快报记者当天曾两次赶赴该园区的污水排放口。记者注意到,排放口所在地距离园区大概有2-3公里的路程。当天,顺着王港闸东大桥的一条小道,记者找到了园区排放污水的管道。知情人士介绍,化工园区的污水,都是通过这个直径为1米的管道,进入王港河,继而东流,进入黄海的。

  当天上午,记者拉开管道上掩盖的水泥石板,趴下来听到管内有水流的声音,但由于涨潮,并未看到水从管道排出的情况。一路沿着管道走,在靠近一个养殖场的地方,有个管道直接深进王港河,但却没有污水排出。站在河边,有一堆乱石,记者注意到这里刺鼻的气味比河边其他区域都重。

  附近养殖场的工人老孔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有漆黑的废水从河道当中喷出。有的时候是黑色,有的时候则是红色和白色。气味扑鼻,让人难以忍受。排放的时间在早晨6时和下午6时涨潮前和落潮后。11月25日下午5时,记者再次赶到排污口,一直等到18时30分潮水落了下去,但当天记者并未看到有污水排出。

  暮色已下,芦苇荡中,来自阜宁县陈良镇的单二穿着水鞋,挥动着镰刀,他正在收割芦苇。和单二一起工作的,还有他的弟弟单三。他们兄弟俩是11月26日上午来到大丰港王港河边割芦苇的,但一到临时落脚点,单三就被气味浓烈的“毒气”熏倒。单三今年50岁,家里有三个孩子上中学,现在棉花收好,麦子种好,弟兄俩便出来割芦苇挣点“活”钱。老板跟他们说好,王港河边五六十亩的滩涂芦苇,全部割好运上车,将支付劳务费3000元。偏偏不巧的是,他们承包的芦苇地正好靠近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水口,他们到达的时候,排水口的管道正排放红中带黑的脏水,并且发出刺鼻的气味,而兄弟俩的住处距离出水口只有百米,自然难免 “中招”。

  “我头昏昏沉沉的,夜里根本无法入睡。那个毒气太厉害了,我们把门关起来也堵不住。没办法,只好拉了被子蒙在头上,但还是能闻到毒气。”单三向记者描述了他们度过的恐怖一宿。“以往几年我们也到大丰港割过芦苇,但都离这个排水口有几公里远,气味也没这么重。”按照以往的割法,估计20多天就能完工,但现在原本身体素质较好的单三突然倒下,割芦苇的重任全落到了60岁的单二身上。单二的眼睛不太好使,天一黑就不能干活,一天下来只割了不足半亩的芦苇。就在和单三沟通的时候,长时间吸了浓烈气味的记者也感觉到一阵阵头昏目眩。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