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关注节能减排:今天你低碳了吗?(3)

2010年12月09日 07:3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普通百姓选择低碳的尴尬决不仅如此:想买新能源汽车,要么价格高昂,要么品牌不让人放心;想买节能灯,付出的成本要比普通白炽灯高上好几倍;想绿色出行,附近乘坐公交车或地铁都不方便……

  早在2007年9月,科技部组织专家完成《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并根据这项成果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记者询问身边的亲友是否拥有这号称“全民”的手册或者知晓其内容,发现几乎没人知道有这么个手册存在。这样没被推广的成果又如何指导全民减排?

  消除公众低碳路上的关隘,还需政府的不断努力。

  专家点评——

  张建宇:任何社会行为的发生都基于三个方面: 基础设施的建设 (例如地铁的建设,自行车道的建立);政府的管制措施 (例如公交票价打折,提高停车费等);公众的积极参与。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够独立存在。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低碳行为的可持续。

  潘家华:公众的低碳,政府责任不可或缺,没有政策引导,没有政府的规范服务,公众想低碳也难以作为。例如,绿色出行,消费者希望乘公交、骑自行车,但是,公交不通达、不方便、不舒适,消费者就不会选择;骑自行车得保障安全,如果没有自行车道,安全有隐患,消费者也不会选择。还有,消费者要买太阳能热水器,一些地方以影响外观为由,不让在楼外安装,消费者的低碳也不可能实现。可以说,政府如果不作为,不引领,低碳社会靠消费者的自发行动,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打造低碳社会需要政府、消费者协力行动。

  冯永锋(光明日报记者,低碳十大人物之一):不能指望政府事事到位,消费者自身的行为对各方面也能有所促进。如低碳产品缺少标识、节能汽车缺少标识,就需要消费者去主动督促。在丰富的消费需求面前,企业往往是被动的,政府的监管也有大量疏漏之处,只要消费者睁大火眼金睛,又积极地表达,就能引导企业追求低碳产品,刺激政府严格监管。 孙秀艳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