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乙醇业生产技术已成熟 乘低碳之风整装待发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燃料乙醇业生产技术已成熟 乘低碳之风整装待发 (3)
2010年03月01日 08:5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说以玉米、小麦为代表的第1代燃料乙醇原料是淀粉类,甘蔗、甜高粱为代表的第1 .5代燃料乙醇原料是糖类作物,那么秸秆等生物质为代表的第2代燃料乙醇原料则是木质纤维素。第2代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与之前几代原料的生产工艺有很大的差别。

  武国庆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说:“不同之处在于前面的预处理和酶解糖化过程。淀粉类原料很容易被酶接触到,就被淀粉酶和糖化酶酶解为葡萄糖(C 6糖),然后葡萄糖再被普通的酵母发酵生产出乙醇;而甘蔗类物质压榨后直接就是葡萄糖,所以连酶解过程都省略了,因此巴西的甘蔗燃料乙醇成本是很低的,这与生产工艺环节少,流程短有很大的关系。”武国庆话音一转,“但到了木质纤维素就完全不一样了,其结构复杂,有三种组分:纤维素(35-37%)、半纤维(23-25%)和木质素(18-22%)组成。经过自然选择和漫长进化,木质素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紧密包裹在内部,形成紧密结构,被天然‘设计’成可以抵御酶进攻的分子结构。因此与淀粉乙醇不同的是首先要有高温高压蒸汽或结合加酸碱等化学品的预处理技术将紧密结构打开,让酶能够接触到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解后发酵可以生产出乙醇。纤维素酶解后可得到葡萄糖(C 6糖),半纤维素酶解后可得到木糖(C 5糖),淀粉类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成的长链结构,只是结合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酶解过程需要的酶是不同的;而半纤维素是由C 5糖聚合而成的长链结构,也需要特定的酶。纤维素及半纤维酶的成本更高,这也是导致木质纤维素乙醇成本比淀粉乙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C 6糖可以被普通酵母转换代谢生产乙醇,但C 5糖必须经过特殊的酵母菌种才能代谢生产出乙醇,目前这种特殊的酵母还不是很成熟,工业化应用有一定的难度,这也阻碍了低成本木质纤维素乙醇的生产。”

  武国庆告诉记者,目前可以生产出木质纤维素乙醇,但就是生产成本太高。预处理环节增加了设备投资、化学品消耗和能耗,酶的用量大,成本所占比例高。能够代谢C 5生产乙醇的高效酵母菌种技术不成熟,导致原料中约占25%的半纤维素无法转化为乙醇,原料单耗高,成本自然高企。但纵观国内外木质纤维素乙醇发展历程,近几年技术进展迅速,接近产业化的技术在国外已经建设多套工业示范装置,木质纤维素乙醇有望在未来3到5年内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

  现在由于用秸秆等植物纤维生产燃料乙醇并未实现工业化,大量的秸秆被用来做生物质发电。武国庆坦言目前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成熟,发电规模发展迅速,纤维素乙醇在产业化方面处于劣势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秸秆燃料乙醇尚未突破,转化成本太高。“倘若技术一旦突破,无论从单位秸秆生产出产品的热值还是产品的价值计算,都将优于生物质直燃发电。”

  “生物质发电不是最好的秸秆利用方式,但目前是最可行的,并且因为国家有适度的补贴,所以秸秆发电项目纷纷上马。”武国庆一语道破关键所在,“最近两年,国家鼓励以燃烧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发电,发电量优先接纳并网,并在当地脱硫火电价格基础上补贴0 .25元/千瓦时,此外还有0 .11元/度的临时性补贴,而尚未形成工业化的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没有产品,在国内自然是拿不到补贴的。”

  燃料乙醇应用仍未大规模展开

  燃料乙醇最广泛和最近期的用途就是车用乙醇汽油。“我们生产出燃料乙醇,以90号汽油出厂价的91.11%卖给中石油或中石化,然后他们再以90%汽油加1 0 %燃 料乙醇的混配卖给终端消费者。”郝小明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如是解释近十年来燃料乙醇的生产销售应用渠道。

  “由于燃料乙醇总产量少,没有形成足够的市场空间,国外已经开展起来的乙醇汽车产业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武国庆说。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