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垃圾分类的前世今生 10年前尴尬这次能走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杭州垃圾分类的前世今生 10年前尴尬这次能走多
2010年03月02日 13:36 来源:浙江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单个垃圾桶到黄绿双色垃圾桶,从带有害垃圾投放孔的垃圾箱再到新推出的红黄蓝绿四色垃圾桶,杭州垃圾桶每一次升级都有细微的变化。

  在这些细微变化的背后代表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垃圾分类”可以将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变为新的再生资源,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处理不可降解的垃圾,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杭州垃圾分类可以追溯到2000年,但十年过去了,收效甚微。现在,杭州再次轰轰烈烈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人们不禁要问,这会又是一场秀吗?如果不是,又能走多远?

  现场调查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

  十年难圆一梦第一次垃圾分类宣告失败

  在西湖区玉古路绿园小区门口的公交车停靠站,一黄一绿两垃圾桶并排而立。黄的写着“可回收垃圾”,绿的标着“不可回收垃圾”,但由于垃圾桶常年风吹日晒,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这时,一名少年走过来,距离垃圾桶2、3米远,“噌”一只可乐瓶从少年手中飞出,在空中划出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咚”的一声,正中绿色垃圾桶。

  记者走近垃圾桶,看到这些分类垃圾桶已经失去了真正的作用,在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内装买了废纸和可乐瓶等可回收垃圾。

  “这样的垃圾桶从来就没有分过类,市民都哪个没满丢哪个,哪个方便丢哪个。”前来收集垃圾的灵隐环卫工人魏国群指着身后的垃圾收集车告诉记者,哪怕市民分类了,这些垃圾都清理到一个垃圾车内,最后又变成混合型了。”记者在垃圾桶边上观察了10名扔垃圾的路人,发现能真正做到分类扔垃圾的少之又少。

  随后,记者又来到江干区的绿茗小区,看到小区内的分类垃圾箱也是形同虚设。“家里有三个垃圾桶,一个放在厨房,一个放在厕所,还有一个放在客厅,哪近就把垃圾丢在哪个桶里,方便。”一位来扔垃圾的女士说,家里的垃圾没有分类,丢到外面的垃圾桶的也就无所谓丢进哪个垃圾桶了。

  “要分类扔垃圾,那么在家里就要分类装垃圾,那岂不要摆放很多个垃圾桶?分那么细,太麻烦了。”方大伯举例说,如果在客厅看电视吃苹果,丢个苹果核要跑到厨房去,多不便。

  在记者对20位居民的调查中,有7位上了年纪的会把报纸、可乐瓶、铁等理出,理由是可以买给废品回收站。大部分居民表示,家把所有的垃圾都倒在一个塑料袋里,这样可以减少使用塑料袋。

  其实,杭州垃圾分类可以追溯到2000年,国家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很快,杭州的街面上出现了分类果壳箱,许多小区里立起了分类垃圾桶。

  2000年11月27日,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出下发《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方案》通知,里面的目标是:2000年,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在市区选择2~3个城区进行分类收集试点;2001―2002年,巩固提高,逐步推广。到2002年年底,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居民户数达到市区总户数的20%;2003―2005年,加快步伐,基本普及;至2005年年底,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居民户数达到市区总户数50%以上。

  《实施方案》还最终确定,“环卫部门在垃圾收集点按可回收垃圾、非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三类设置若干不同颜色的收集容器”。

  但从现在看,杭州第一次生活垃圾分类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垃圾分类实施不下去?究竟是哪个环节“脱节”了?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强。”杭州市城管办固废监管中心副主任张束空说,在家中将垃圾分类分装这是第一道工序,也是最基础的,但很多市民没有分类的意识。

  即使经过了第一道工序,分好类的垃圾仍然会被一起放到收集车上,“由分转混”,在中转站里全部压缩后运往天子岭填埋。

  “将混合垃圾运到处理站后,如果让环卫工人来进行分类,不仅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且对环卫工人的身体伤害也很大,所以没有优先选择这套方案。”张束空表示,当时实施垃圾分类时机还不成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