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在28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开花”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低碳经济在28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开花” (3)
2010年03月02日 15:30 来源:法制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8年3月,SEE与TCG举办“中国企业与低碳经济”论坛,让中国企业了解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的情况,探讨中国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8年4月,由众多专家、学者牵头,在各部门关注和关心下,中国低碳网 www.ditan360.com 成立。

  2009年3月2日,中科院发布《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主题是“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

  2009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之际,“酷中国COOLCHINA——2009年全民低碳行动试点项目”在京启动。

  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讲话中指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

  本版专家支持

  于显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政经领域知名学者

  张赫赫 “自然之友”低碳项目负责人

  有词无解

  低碳的具体解读无处寻觅

  本报记者统计,在明确出现“低碳”字样的28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低碳”普遍缺乏解读。

  具体表现为三点。

  一是只在“低碳”字样前后附着类似发展、培育、壮大、推动、编制、建设之类概念化的动词。

  二是在提出的“低碳”措施中也只是笼统化地概括为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等。

  三是简单地将低碳与循环、绿色等概念放在一起。

  张赫赫指出,现在低碳字眼的提出更让人觉得只是一个名词,有跟风摆设之嫌。

  她认为,政府应从两方面加强解读:第一方面是在生产领域,也就是政府文件中通常所说的生产方式转型方面,减少或者是转型能耗企业,尽量减少生产领域的碳排放。这方面需要政府用行政协调力量来做。

  第二方面,政府也应该让老百姓对“低碳”有形象化、生活化的认知。让老百姓意识到自己是一名消费者,自己每天的哪些消费行为会造成碳排放增多。

  张赫赫举例:用电量增多、出行采用私家车、洗衣服用机洗。并且要逐步培育消费者的责任意识,让其将简单的买卖行为变成有责任的买卖行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