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哈尔滨供热管线接连爆裂 12万户居民供暖中断

2010年12月20日 06:0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供热管线接连爆裂。从12月14日至今,道里区、道外区约12万户居民供暖中断。18日夜间开始,哈尔滨市又降下大雪,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严寒期如何保障供暖成为市民们关注的焦点。

  管网突然泄漏 工人奋力抢修

  14日22时18分,哈尔滨市道里区红霞街和通江街交口处的集中供热工程支干线热网发生泄漏,华能集中供热公司被迫关闭了热源厂总阀门,并连夜抢修。受此次事故影响,道里、道外两个区大面积停热,涉及居民用户12万余户。

  15日15时40分,经过17个小时的不间断奋战,水终于抽干净了。

  15时50分许,几名抢险人员冒险先后进入井下,井外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他们只能在外面加大排风、继续抽水……

  16时10分,井里高喊:“漏点找到了!”井外一片欢呼。

  16日7时45分,经过近30个小时的全力抢修,华能热网红霞街与通江街交口支干线泄漏终于抢修完毕,支干线补偿器被成功焊接上。同时,华能公司将因此次事故熄灭的12台锅炉全部投入到备战状态,随时准备起炉。另一方面,立即开始向供热管网注水。14时,终于达到起炉条件。

  刚刚恢复供热 管网再次泄漏

  17日4时30分许,华能公司工作人员现场巡查供热管线时,发现道外区崇俭街与振江街交口处供热管线发生泄漏。由于泄漏程度严重,华能公司不得不再次关闭总阀门,导致道里区红霞街漏点抢修完毕,12万户居民家的供暖刚刚恢复后,再次陷入停气局面。

  18日上午10时,记者走访了道里区部分停暖家庭,在敲开的12户居民家中,记者看到温度计指针都处于15摄氏度以下。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哈市六顺街、安埠街、通天街等街道附近的部分居民住宅,居民纷纷向记者反映室温逐日下降的情况。

  18日15时30分,哈尔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召开临时发布会,对哈尔滨市华能供热有限公司供热辖区内管线三天发生两次爆裂泄漏事故进行通报,向社会公布了事故区的抢修进度、整改措施和赔偿计划等情况。

  19日12时许,华能集中供热公司所管辖的道外区崇俭街管线漏水事故抢修工作完成,华能公司采取了更换两个新补偿器的抢修方案,现已开始系统恢复供热阶段。

  泄漏事故频频 追问供热机制

  为什么频频发生泄漏事故?华能公司经理赵世雷解释说,“造成这几次大的停热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补偿器破裂,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据专业技术人员介绍,供热管线之间通过“补偿器”调节热胀冷缩,以缓解管路内部的热应力,类似路桥上的“伸缩缝”。哈市冬季气温过低,常引发地下土层因受冻而产生异常压力,再加之补偿器自身的性能与质量问题,导致哈尔滨市近年供热事故常发生,“补偿器”出了问题,管线就会泄漏。

  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生产技术部部长刘汇宇介绍说,哈市冬季供暖管线设计温度为-26℃,而近两日哈市室外温度都达到-29℃甚至-30℃,室外气温过低是管网泄漏的主要原因。哈市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这种管网泄漏事件,去年就发生了400多起,今年发生了130多起。

  除了技术原因,还存在着热价与企业供热成本“倒挂”的深层次原因。供热协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哈尔滨市目前供热面积约1.6亿平方米,其中90%由国有供热企业承担。供热企业成本中燃料煤的比重较大。“由于煤价上涨过快,煤价成本快占到供热成本的80%,以致无法正常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

  该工作人员介绍说,供热企业一直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尽管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出台过“煤热联动”的价格机制,但今年在煤炭价格上涨的同时,哈尔滨市居民供热价格并未“跟涨”。上游煤水电等产品价格已经市场化,但热价却由政府定价。“多年积累的矛盾,使哈尔滨的供热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他告诉记者,“去年,哈尔滨市的热费缴费率不足92%,不足的部分也要由企业承担。”本报记者 丁志军 袁 泉

  南京启动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链接)

  本报南京12月19日电 (记者申琳)12月17日,江苏南京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全面启动。到明年上半年,南京地下管线将全部纳入数字化管控平台,各种地下管线分布将一目了然。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全市有各类地下管道20多种,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随着时间推移,南京地下管线日益暴露出资料不准确、不完整,管理不统一的问题。

  为解决地下管线问题,南京决定启动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通过对地下管网资料全面的清理、复查、整合和集成,各种管线的位置和状况将被制作成“动态地图”,作为城市的公共信息资源。南京市将成立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中心,实现对全市地下管线的集中管理。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