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群古稀老人卖蛋凑钱修路感动网友(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重庆一群古稀老人卖蛋凑钱修路感动网友(图)
2009年01月04日 08:42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们为修路忙碌着。 记者 罗川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元旦期间,某网一篇题为《万州一群七旬老太卖蛋修路的心酸》的帖子牵动了众网友的心。帖子称,因为村里通往外界的小道又窄又烂,经常有人摔伤,万州天城镇绿茶村10社三十几位古稀老人决定修出一条大道。没有钱,他们步行赶集去卖鸡蛋、小菜;没劳力,自己扛起锄头动手修。

  年轻人哪儿去了?修路的为什么都是老人?他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昨日,记者赶至万州天城镇绿茶村。

  上村小路频频伤人

  “云万高速都修到村口了,但村里还是一条解放前的老路。”昨日,看到记者,绿茶村村民就围了上来。村民们介绍,这条长约1.4公里的小路是他们唯一通往外界的通道,没修之前宽不到40厘米,由乱石和泥土砌成而成,道路沿河沟修建,其间有七八座石板搭成的简易桥。

  “因为路太烂,我差点儿就送了命。”62岁村民张程说,2007年12月的一天,他去镇上赶集,过桥时脚下一滑摔到河沟里。“当时我就失去了知觉。幸亏村民马上把我送到医院,才捡回一条命。”

  村民们说,因为道路问题,开发老板面对村里丰富的石材资源只有摇头兴叹,经济作物也无法运出,全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年轻人再也不愿呆在这里,都外出打工、安家,村里只剩下老人和一些小孩。”

  村民卖蛋凑钱修路

  “这条路非修不可!”去年12月初,张程的儿子张世明回家探亲,听到父亲提起伤心事,就再也坐不住了。张程找到打工回家的刘延国、李云,把修路的想法一提,马上得到了响应。

  要修路,第一步得解决资金的问题。

  “我们捐50。”67岁的尹德坤和老伴刘兴碧得知修路的事,当天晚上便拿出一叠皱巴巴的零钞交到了张世明手里。老两口平时以卖蛋和小菜为生,刘兴碧说她养了8只鸡,“十天半个月可以捡十多个蛋,加上其他菜,一场还是卖得到十几块钱。”每到赶集天,刘兴碧都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到乡坝卖菜。

  为了这次修路,每户村民都翻出了自家老底——多的捐1000,少的捐20。一周时间内,大家终于凑足了万余元。这些钱,大部分都是村民卖菜、卖蛋的辛苦钱。

  经费成了最大问题

  去年12月13日,修路正式开始。天刚蒙蒙亮,全村的老人便自发开工。女性负责提供材料、紧地面,男性就负责凿石开路、填土打地基。

  “后人要走路,后人要走路……”93岁的谭家生是修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人。因为耳背,他已经听不太清楚别人在说什么。但只要有人问他修路的事,他就会不断重复这几个字。“本来不让他来的,但他晓得了非要来。”组织者刘延国说,修路队伍总共30多人,绝大多数是老人,“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

  靠着大家齐心,半个月不到,这条原本狭窄的小路已被拓宽为一米。“但路现在基本是用泥来支撑,一旦下雨,辛苦就全部白费……必须要抢时间硬化路面!”村民算了一笔账:如果要把1.4公里的道路修成10公分厚的水泥路,需要近50吨水泥、168吨石子,总共是三万多块钱。

  资金短缺,但村民们并没有坐以待毙——附近的石头挖完了,他们就到离村里有二三里远的半山腰上去挖,到河沟捞石子碾成小块儿铺路……为了心中的梦,他们仍然在努力着。 (记者 田莉)

【编辑:吴博
    更多社会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