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肖友琴杀女儿源自“心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母亲肖友琴杀女儿源自“心穷”
2009年01月08日 11:15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因为无力抚养两个女儿,重庆母亲肖友琴将自己年仅6岁的小女儿推入鱼塘。在法庭上肖友琴大哭承认自己的罪行,称穷得没有办法了,才想到送小女儿去死。(1月7日《重庆晚报》)

  初看起来,这似乎又是一起因贫穷而上演的极端化悲剧。表面化地看,就是因为经济的贫困导致人伦的丧失,贫穷通过亲人的手而让人们骨肉相残。贫穷,竟成为一个母亲杀害自己亲骨肉的理由。

  但往深里想,这样的结论虽然很有冲击力,但未免有些牵强,甚至站不住脚———因为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肖友琴是穷困之人,为什么独独是她要选择将自己的亲骨肉推向死亡的深渊呢?我曾经看过流浪的乞丐,在寒冷的冬天搂着自己的孩子在桥洞下用亲情相互取暖,贫穷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相杀的理由,而是让他们靠得更紧。肖友琴难道不能给女儿选择另一条可以活下去的道路吗?要么向亲戚朋友求助,要么将孩子送人,要么申请相关部门的援助。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虽然有待提高,但任何一级基层组织也不至于会坐看一个孩子活不下去。

  原发新闻中没有对肖友琴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多做交待,但凭常识来看,肖友琴的所作所为都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非正常行为。在法院没有对其做出精神鉴定以前,笔者也不好下这个结论。只是凭直觉觉得,对她应该有一个更全面详细的精神鉴定,既可以厘清我们心中的疑问,也可以明晰她真正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我国广大农村,心理卫生健康方面,还是一个盲区。一些地方,解决身体疾病的条件都还没有完全具备,更不用说有关心理健康的设施和举措。殊不知,在贫穷与非正常状态下,人的心理是更容易出现极端反应的,而这正是当下扶贫与救助方面薄弱的环节,很多人甚至认为,心理疾病是大城市那些吃饱喝足没事找事的人们的奢侈病,其实并不然,它对所有人的影响都一样,对贫穷者尤甚。

  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农村的扶贫与救助工作,大多停留在物质的层面,而精神层面的关注是不够的。社会上风行的缺少人文情怀,将幸福的标准仅停滞在“是否有钱”上的幸福观,导致了一些人的“心穷”,这种穷,比物质层面的穷隐藏得更深,影响力也更大。作用在人的行为上,则是法律观念淡化、人伦感丢失,缺少感恩和满足感。这些,从深层次讲也是心理问题。

  贫穷不能成为杀人的理由,但“心穷”却能!

  □曾颖(成都 编辑)

【编辑:朱鹏英
    更多社会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