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唱、假唱、瞎吆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真唱、假唱、瞎吆喝
2009年02月02日 14:44 来源:今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说了多少年的春晚真唱,终于在迎牛年的盛会上实现了。看来先前听惯了“假唱”,这回好容易听到真的,反倒觉得有点“假”,连一些实力歌手的声音也不那么圆润洪亮了(音响出问题?)。倒是那两位农民,一点不紧张扯开大嗓喊个痛快,像是提前录好了。

  真唱好,唱得差点也比假唱好。最早知道假唱,是演员走穴时。京城的歌星来承德,本地的音响不过关,女演员才从台口出来,话筒还在手里拎着,歌声却响起来。后来是本地业余演员学时髦,边舞边唱,一个没留神,话筒甩台下观众脑袋上,嘿,歌声愣没断,还接着唱呢。于是,那层窗户纸一下就捅开了。再看电视里七八十岁的老演员,唱出来跟十七八的一样,还有的说话都大喇叭嗓了,上台却立马返老还童,就敢认定准是假唱,是对口型,放的是录音。

  后来有人解释这不叫假唱,歌声确是人家自己真唱,只不过是提前录好的(估计还有多少年前录好的)。但观众还是不买账,仍认定是假唱,毕竟当场听到的歌声不是你当场唱的,假就假在这里。就好比高考考试,你偷了题提前答好,还分辩说真是我自己答的,那绝对不行!肯定取消你考生资格。

  我小时候看京戏、话剧,有的台上连麦克风都没有,听的就是演员的真嗓。能不能满场灌,就全看他的功夫如何了。也真有不行的,加上座位在后排,就听不真亮了。靠了扩音设备,舞台效果产生了飞跃。尤其是演员身上带的无线麦克,效果更好了。高科技改变了人嗓音有局限的弱点,只是有利也有弊,从此舞台下听到的都是经过设备加工过的声音。

  再发展下去,听到的就不是一般加工的、而是精心打磨出来的声音。在录音棚一句一字地录,哪怕唱个七零八落,但最后仍能神奇地合成出一首动人的歌曲。于是,即便嗓子都不如换大米收废品的,仍能放心大胆地在台上露脸,并赢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只可惜,这一切都是作假的结果。

  作假历来不受欢迎,两千年前“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面对着“独奏”,赶紧溜号。到了现代社会,最可悲、最可怕的事,我看还不是小沈阳说的人死了钱没花完、赵本山说的人活着钱没了,而是很多人都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变成了南郭先生。登台露脸明明唱不那么好,但高科技却能帮助他们很轻松应付了“独奏”的考验。说来战国时人们宽衣大袖,若放个小录音机很方便,只可惜那个南郭先生生得太早,没见过这东西。

  眼下磨剪子抢菜刀的不光不亲自张嘴吆喝,连“假唱”也免了,干脆在车上放个小高音喇叭替他叫,而且还专拣中午午睡时叫。要说这时间还对,没有做饭前现磨刀的,急等着用,磨不好。但当初磨刀的扛长凳串胡同吆喝声低沉悠长,夏日里蝉鸣着,一声“磨剪子来,抢菜刀”,特别是那“刀”的尾声,能把你弄困了。现在这小喇叭可不是,比美声还高八度,还是尖声往上走,一声“刀”叫出来,可小区汽车的防盗器都嗷嗷乱叫,人也跟挨刀扎了似的要蹿起来。不过现在人文明多了,不会推开窗户骂。楼里有两口子是剧团的,对窗外说:好家伙你这设备比我们团的还好。求你啦,给你十块钱,你去前面那个小区吆喝吧!(何 申)

【编辑:吴歆
    更多社会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