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舍己救人:多元价值背景下拯救崇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90后大学生舍己救人:多元价值背景下拯救崇高(2)
2009年12月07日 14:22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又见英雄:善良的90后,强大的90后

  在物质丰富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曾被认为是比80后更“崩溃的一代”,依赖性强、自私、信仰与责任感缺乏……“90后贱女孩”、“烧钱女”、“嫁人就嫁黄世仁”等言论曾一度让这个群体饱受诟病。

  然而,“长江人链”英雄群体以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向世人证明:这一代人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坚强勇敢、舍生取义,比历史上任何一代都不逊色。在大学生舍己救人的背后,是90后学子的强大内心和无比的善良。徐彬程说:“发现孩子落水后,大家就不约而同跳入水中。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人。大家都是凭着责任和勇气去救人,没有考虑那么多。”

  李佳隆告诉记者:“当时大家手拉手一步步涉入深水中,只为了能更接近孩子,拯救生命。”面对有些人“值不值得”的质疑,他说:“当时情形危急,哪有时间想值不值得。精神、道德不能以数字衡量,事后结果不能等同于救人初衷。”

  “无论情景再倒回多少次,我们都会去救那两个孩子,但我们不会再让人链断掉,不会再让任何一个人落下!”救人大学生昌子琪说。

  为救人大学生做心理辅导的长江大学教师程坤告诉记者,事发后,孩子们在巨大的悲痛中,仍然痛哭着告诉他:今后遇到有人需要帮助,还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样的坚强和善良,让程坤感到震撼。

  英雄群体的勇于担当体现于平时的一点一滴。这个群体的15名大学生来自4个班级。其中一个班有名患先天性佝偻病的女生,母亲下岗,靠父亲送矿泉水养家。作为这个班的班长,救人大学生孟亮宇每天安排同学背她上下课,帮她买饭送饭。“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大家就对她充满了爱心。”孟亮宇说,如今已两个月了,大家没有半句怨言。

  在水中给予多位同学帮助的陈及时在生活中就乐于助人。室友钟学成说:“及时就像兄长一般。有时晚上被子掉了,他会捡起来帮我再盖好。打篮球脚崴了,他会背我到医务室。我生病感冒时,也是他主动帮忙买药。寝室里的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道德回归:荣誉,应该给予所有正直善良的人

  大学生英雄群体舍己救人的义举迅速传开后,一个多月来,各地素不相识的人纷纷通过多种方式向救人英雄表示哀悼和敬意,这实际上也是对精神与道德回归的呼唤。

  在3位英雄的悼念仪式上,荆州全城悲恸,5万多名干部群众或手捧菊花自发前来吊唁,或沿途驻足为英雄送行;灵堂外,多名素不相识的母亲联名打出了“儿子们,你们走好”的横幅;300多辆出租车自发加入送葬行列,而没有加入的出租车,对只要是去为英雄送行的人,都免费接送……

  长江大学学生李立科上街买水果,水果摊主硬是不收钱,还给他装了很多其他水果,让他多拿一些送给“人链”英雄。贾云芸、昌子琪说,上街打车时,出租车司机关了计价器,坚决不收费,并说“以后你们打车,我都免费”。四川一位企业家派员驱车千里赶到荆州,向牺牲大学生家人捐款60万元。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耀灿说:“尽管在市场经济和功利主义的冲击下,传统美德受到拜金主义的挑战,但英雄群体的壮举备受国人钦佩和赞颂。因为社会太需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英雄牺牲换来的不止是两名少年的生命,更是社会良知的回归,是人们应有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的回归。”

  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道德重建是一项恒久的系统工程,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如何引导青年树立主流价值观,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长江大学一位老师说,学生们不由自主生发出的善举,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打下的根基,但这种良好道德素养的根基也很脆弱。“新一代年轻人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更加务实。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须避免‘假、大、空’说教,要更加注重培养最基本的爱的教育。”

  高尚道德的传承更需要政府主导在全社会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尤其是公职人员,不仅平时应恪守本分知行合一,还应在危急关头率先垂范,向陷于危难的公民及时施与援手,让善心不被消磨。因为只有廉洁的党风、清明的政府才能根本带动整个社会风气转变与道德回归。(魏梦佳 熊金超)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