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当村支书月薪480元 积劳成疾病倒岗位上(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千万富翁当村支书月薪480元 积劳成疾病倒岗位上(2)
2010年06月05日 14:19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但房子的质量成了他整日最为揪心的事情。他说:“我盖的房子是要让群众住几代人的。只要我睁着眼,就不能让房子裂!”根据论证数据,打桩基,用白灰桩就行,他坚持用水泥桩;扎钢筋,12公分的就可以,他坚持要14公分的;35公分的钢筋混凝土地基他非换成40公分;15米高的楼房,最深的桩基深达18米。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张可山天天守在工地上,协调处理问题;而且规定,本村人一律不准参与工程,并专门聘请一些爱提意见的老上访户当义务监督员。他的一个亲戚想干工程,给他送了价值1000元的东西,他不好推卸,事后让儿子拿了2000元钱还了回去。

  他们对工程的监督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材料不达标、工程不合格,村里的任何人都可以喊停。张可山为此多次对包工头出言不逊,1号公寓一次的包工头当时生气地说:“你们盖个房真挑剔!这样的话,房盖不起,我家老娘就被你骂死了!”

  张可山的举动彻底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2007年,1、2、3号楼建设之初,群众交钱还犹犹豫豫,等到4号楼建设的时候,群众接到交预付款的通知之后,纷纷涌到距离村子最近的农行取钱,把每天的储备金都被取光了,从凌晨十二点开始,就带着现金排队交款。农行的同志都纳闷儿,忍不住跑到巴沟来看究竟。

  已经成的公寓并不能解决所有村民的住房难题,对于没有搬出旧房的群众,张可山最放心不下。他定下一条制度:每逢下雨,村两委成员、各生产小组组长都要带上工具,到村委集合,然后分片包户下去查险情抢救遇险群众,挨家挨户把所有危房户都及时转移出来,并进行妥善安置,没事了才让回去。雨特别大的时候,每村民组要各增加10人参加抢险。每次抢险队伍都不下60人。

  2007年夏天,大雨持续了一天,雨水顺着村上口的喇叭口往下冲,又急又大,张可山的心揪成了一团。他带着村委班子成员一整天都在村里挨家挨户检查情况。到了晚上,雨越来越大,雨水漫过了膝盖,连借来的昌河车都被淹灭了火。张可山淌着水查排险情,一直到凌晨一两点,其间村干部再三劝他回去,他还始终坚持,“群众都住成这样,我怎能睡得着?”

  在排查险情中他们发现,第2村民组孤寡老人何广玉住的窑洞前脸塌了一部分,十分危险,张可山赶紧通知人将老人背到村委安顿住,然后和村里一道,把老人家里的土清理干净。如今,何广玉老人已经在村委会楼上住了好几年, 除免去水费电费外,一月民政还补助70块。老人家流着眼泪说:“没有张可山,就活不到现在!”

  由于切除了一叶肺,张可山呼吸比较费力,甚至连说话都不停地喘;加上体质弱,经常患感冒。但张可山从没因体弱多病而放弃过工作。每次感冒他都不当回事,往往是一边输液一边布置工作,这边刚从医院输完液出来,那边就又到了工作第一线。年近70的张可山整天忙得团团转,从没见他停息过。

  长时间低头思考问题,使张可山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并影响到了右手,右手时常麻木,他就用手使劲拍打桌子,刺激神经,“啪!啪!”声音很响。刚开始,把大家吓了一跳。知道情况后,大家都劝他赶快去检查治疗。他总说,没事,拍拍就好了。在他家窑洞他常坐的靠椅上方的墙上至今还有一个钉子,上面挂了一根带圈的绳子,在院内大门旁还立着一个门形钢管架子,这些都是他临时“治疗”颈椎病的有效工具。

  其实,张可山并不是不知道顾惜自己的身体,他有什么病、有多少病,他自己都清楚。可是,他不愿为了身体而影响工作,更不愿为了身体而放弃工作。

  有朋友问他,你为啥要放着清闲日子不过而要回到村里操心费力呢?张可山由衷地说:“虽然我已经富裕了,可巴沟村景况并不好,心里不安啊!”他又半开玩笑地说:“过去,我为群众献出了一叶肺,现在,我愿为群众再献出一叶肺!”

  6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工作激情。这是站街镇党委书记王继峰对张可山的形象描述。

  虽已年近70,可张可山并不服老。为了打消儿子对他的顾虑,每次张成军问到他的身体时,他都信心十足地说:“我当年要是一直在巴沟不出去,现在全国学的应该是巴沟,而不是华西,巩义学的也不是竹林!再给我10年,我要再铸巴沟新的辉煌,再让竹林向巴沟学习!”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巴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村子由乱到治、由落后到先进,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镇的前列,呈现出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巴沟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级生态文明村、郑州市文明村、郑州市园林单位、郑州市生态文明村、郑州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等,村党支部被评为郑州市“五好党支部”。他个人也先后荣获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巩义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十佳新农村建设标兵”等称号。

  2009年巴沟村被郑州市定为集聚型中心示范村,根据科学规划,把周边几个村各合并过来一部分,形成一个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完善齐全的5000人的中心村。面对新的目标,张可山绘就了2010年新的蓝图。除完成第七栋、第八栋农民公寓楼建设外,把预制板厂迁到河西工业区,把巴沟初中迁到镇区,把村口旧房、废弃厂房拆除,然后建文化大院,建大型文化广场,继续建农民公寓楼,满足5000口人居住;同时计划投资800万元,改造美化泗河,打造泗河烟柳景区,河边暗渠排污,河中间走清水,沿河建别墅;还计划推平三道岭,造地一千亩;建一个50亩地的村办企业;在河西填土建工业园,招商引资发展产业,使人人有活干、有钱挣,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然而,就在新一轮的冲锋即将发起之际,钢铁汉子张可山却再次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2010年1月24日下午,张可山要到县里参加第二天要召开的人大代表会议,需要几天时间,但村里的很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安排。临出门,老伴提醒他吃降压药,他说回了句没时间就出门了。走到村委,他感到有些头晕,旁边人赶忙拉条凳子让他坐下休息一会儿,他说没事,就去找有关负责同志,结果晕倒在地,头部磕了一个六七公分长的大口子,流出了血。群众赶忙把他送到医院,被诊断为脑溢血,经过两天三夜的抢救,他始终没有醒过来,于27日凌晨2:40不幸去世。

  张可山走了,带着他那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却留下了一大堆的工作,还有他那没有实现的梦想和未了的浓浓的巴沟情结。

  “心系百姓难寝安,殚精竭虑谋发展;壮志未酬身先卒,试问老天太不公!”张可山,这位巴沟里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在他人生68个不平凡的春秋岁月里,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贺心群)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