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要趁早”:基金经理成长也要三十而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出名要趁早”:基金经理成长也要三十而立

2010年09月27日 16:1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女作家张爱玲这样的感叹可能对于基金经理的职场也颇为合适。

    出于各种原因,“80后”基金经理在公众视野里曝光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一个较为残酷的事实是: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们的身影往往淹没在众多当属壮年的“60后”、“70后”的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之后。而且,即便放眼“80后”基金经理看,1980年出生的基金经理也有30岁了。正所谓“三十而立”,这对于一名成熟且在未来有望成为“明日之星”的基金经理是非常重要的。

  从理论上说,由于国内基金行业的迅猛发展,给年轻人应该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事实上,“60后”、“70后”的基金经理也正是伴随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有了不错的个人职业生涯。但摆在“80后”眼前的问题却没有那么简单。一家拥有“80后”基金经理的基金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目前基金行业培养流程看,如果不到30岁以上,是很难担任基金经理一职的。“一般情况下,一名立志成为基金经理的新人进入基金公司后,往往从普通研究员开始。”

  根据这位负责人的分析,从研究员到资深研究员,再到基金助理,最后经过考察后才能成为一名基金经理。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在每个岗位上服务2年,也需要8~10年的时间。如果从研究生通常在24岁毕业开始计算,最快也要30岁出头。需要提醒的是,在这过程中,这名新人的岗位一直在投研部门,“业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有潜力的新人往往会被公司方面任用在营销等非投研岗位,这自然与个人的发展目标有着很大偏差。”

  “除非有特殊原因,公司方面往往不会贸然使用过于年轻的投研人员担任基金经理一职。”华宝兴业基金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目前公募基金行业承担了巨大的公众压力,这自然使得公司方面在用人方面要小心翼翼。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经历过数轮牛熊周期转换,一名新人是否有强健的心理素质,这还有待考察和磨砺。

  北京地区某大型基金公司一位基金经理回顾其职业发展时称,由于掌管着巨大的客户资产,这迫使基金公司在选拔基金经理方面“放不开手脚”。在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先采取“双基金经理”的制度,“以老带新”,以便新人成长,但真正负责“掌舵”的还是那些“老人”,这自然使得类似“80后”的投研人员很难在重大决策方面有着过多的话语权。相对而言,一家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在公司内部往往更有发言权。而且,以往“60后”、“70后”的明星基金经理往往已经成为投资总监或公司副总,这些人员擅长投研。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