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为何盛行病态投资理念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A股市场为何盛行病态投资理念

2010年10月29日 15:0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们知道,许多的重组并非财富的创造而更是一种利益的输送与转移。出于保壳目的的重组更因为非市场力量的干预而愈发显得不可持续

  王亚伟从来不乏人关注。最近,他的投资风格的所谓“再次转换”就引起许多人的兴趣。

  有人发现,在*ST山焦的三季报里看到,截至9月30日,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合计持有800万股,另一个私募明星罗伟广旗下两只新价值产品合计持有820万股。按区间成交均价6.18元计算,各投入约5000万元,目前市值分别达6592万元和6757万元。

  重仓巨亏的股票,图的就是个重组预期。我记得彼得·林奇的“十大”投资法则中有所谓的“危机反转型”价值发现法。王亚伟作为林奇的拥趸,当然不会忘记这个选股方式。

  不过,危机反转固然是一种投资方式,但其风险巨大,按理来说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和常规的投资方式,在一般市场都是相当少见的。但我们在A股市场上看到的事实却是相反,巨亏的待重组股往往会一跃升天,绩差公司从来不乏惠顾的资金,反倒是业绩良好、能够提供持续回报的公司却无人问津。

  这种病态的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上大行其道。

  要投就投最烂的,最烂的也就是最有希望被重组。这或许就是在当下中国股市中投资“危机反转”公司的基本逻辑。

  在整个煤炭板块里,*ST山焦的业绩基本就属于“最烂”的那一批。连续亏损两年后,今年前三季再录得2.18亿元亏损。亏空如此之大,全年实现盈利几无可能。但是就有人偏偏看上它。

  一般而言,被逼到了死角上的上市公司只有三个选择,一是退市,二是往往有“神来之笔”的一笔盈利交易瞬间改写报表从而摘帽或推掉ST帽子。如果“天外飞仙”不至,则还有第三条路子,重组。

  首先说说退市。退市按理说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必有环节,可是这几年退市的公司鲜有耳闻。2001年设立三板市场,当时其一大功能就是为退市后的上市公司股份提供继续流通的平台,因为退到三板本来就是一种惩罚,再不行就该和所有股东一拍两散清偿赔付彻底消失。

  但实际情况是,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公司被踢到三板外,现在的三板功能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向,主要的挂牌公司都是人家培养的新目标,都是些资质不错的股份制公司,他们紧盯着主板,三板想当的是向上的跳板,而非主板的“垃圾箱”,无论如何,这几年三板接收主板退市“伤兵”的说法基本是听不到了。

  直接退市无法实现,间接地退到三板也受到新形势的挑战。于是在A股市场上就出现一批超级神仙股,一再亏损,总也退不了市。一旦公司亏损,先来顶ST戴戴,不行就接着*ST,之后还亏损才是暂停交易去重组。

  三板不是主渠道,那么剩下还有两途。其一就是退不了市的公司,往往会有个神奇的“天外飞仙”前来相助,送上重要的一单业务让盈利为正,而管理层面对这样的情况也都很少去深究。

  “神来之笔”并非虚构。举个例子,前些天和几个朋友探讨旭飞投资的案例,发现其在过往几个会计年度中,由于主业亏损,经常濒临ST之困,但往往到最后一刻就出现有如神助的一笔盈利交易帮助其渡过难关。这样的故事在A股市场并不少见。

  一旦“神来之笔”被认定为不近情理或者纯属关联交易而失效的时候,一些上市公司就举起最后一招,重组。

  请注意,笔者并非对重组一概抹煞。基于市场化需求的重组是合理的,也是证券市场制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的关键是,重组是否是真的创造了财富?

  我们知道,许多的重组并非财富的创造而更是一种利益的输送与转移。出于保壳目的的重组更因为非市场力量的干预而愈发显得不可持续。对市场参与者而言,期间更因为重组环节的扭曲和信息链条的回转,使得内幕信息外溢,内幕交易的黑手上下其间,严重损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毫无疑问,重组已经成为中国股市内幕交易的重灾区,管理层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这才有了比以往更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的种种措施和制度安排。或许正因为如此,在诸多投资人眼里,这个内幕交易的“重灾区”也成为浑水摸鱼的好地方。在申斥内幕交易之弊的时候,却乐得以大笔资金押宝在那些重组概念股上,都以能够获得某种内幕信息为荣,甚至一些机构投资者为吸引投资而夸大其探听消息的能力——投资理念病态直如此!

  健康的市场当以健康的投资理念为主流,当所谓的“主流”投资者都把更多精力押宝于重组概念以获取超额收益的时候,这个市场还算是健康的吗? 张立栋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