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重组路漫漫 山钢日钢“联姻”迷局(2)

2010年11月10日 17:0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漫长的重组路

  杜双华曾说:“可以说,重组一事从2008年夏季破题以来,我也曾彷徨迟疑,也曾难以割舍,其间也经历了一个由迷茫求证到认可理解再到欣然接受的过程。”

  这个“欣然接受”是否发自杜双华的内心不得而知。因为他此前更倾向于民营钢铁企业之间的重组。

  杜双华曾给全国工商联写过一份汇报,其中他这样表述:“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是否可以组合,我一直在思考。”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从“难以割舍”到“欣然接受”呢?或许是日钢集团的“先天不足”使然?

  杜双华说,日照钢铁确实是先天不足,建设初期大干快上,有些项目没有得到完整的立项、环保批复就仓促上马。

  他认为,重组有利于解决日钢集团的历史遗留问题。话外之意,如果不重组,日钢集团的历史欠账就不能解决,还要被清算?

  不管如何,2008年11月5日,双方在日照市签署了重组意向书和尽职调查方案。重组从“破题”到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虽然签订了重组意向书,杜双华显然没有按照对方设计好的步调去走。他有自己的操作手法。

  在重组意向书签订的当月,杜双华就开始裁员、减产。理由是因为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根据本报记者当时的采访,日钢集团的境况并不像他们自己描述的那么差。果然,不到3个月,日钢集团就又实现了盈利。月纯利润有3个多亿。

  此举意味深远。当时记者采访时,曾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日钢集团在制造影响。

  几乎同时,杜双华开始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从而使得重组增加了更多的“元素”。

  当月10日,杜双华就购入4.4亿股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01215.HK)的股份,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6.18%。

  去年5月份,杜双华又将日钢集团旗下3家核心企业25%到30%的权益置入开源控股,从而使得杜双华在当时成为开源控股的现实第一大股东(原第一大股东的期权当时还未兑现).

  从2008年5月到2009年5月,一年的时间,日钢集团完成了两次嬗变,也就是从一个少为人知的民营企业成为了一个明星企业,也成为了一个香港上市的公众公司。

  成为开源控股的现实第一大股东,在杜双华是“一箭双雕”。一是,下一步山钢集团就是与一家海外上市公司谈判重组;其二,日钢集团的3家核心企业25%到30%的股权价值就有52亿港元,那整个日照钢铁集团呢,山钢集团将出一个怎么样的价格?

  虽然如此,去年9月5日,日钢集团还是与山钢集团签署了重组协议。杜双华也从日钢集团的主人变为“客人”,因为重组协议商定,在日照精品钢基地建成之前,杜双华可以租赁日钢集团的资产进行生产经营。

  “促使我形成这一认识的,一为‘势’、一为‘利’:大‘势’所趋,日照钢铁只有顺应行业产业集中、结构调整的趋向才能长久发展;‘利’之所在,作为一名经营者,利益得以保障,合作互利双赢自然会落笔成约。”杜双华说。

  在这中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去年6月国家环保部“叫停”日钢集团建设的热轧钢板配套技改项目。虽然这一总投资78亿元的项目大部分已经投产,但环保部的叫停,被业内解读为将会促进山钢集团重组日钢集团。

  在经过了近一年的“静默”之后,重组终于在今年9月2日有新消息传出,杜双华不要股份了,要钱。

  按照双方签订的第二份重组协议,“重组将以一次性收购甲方公司所持资产的形式完成”,重组将于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资产收购交割。

  按照去年9月的合资协议,杜双华拿不走一分钱,而基本只能参与分红。而在这一年中,又发生过一件很重要的事。杜双华的日钢集团陷入力拓受贿案。

  媒体报道说,力拓案中,最大一笔贿款来自日照钢铁控制人杜双华,他承认在2007年前后,分两次行贿四被告之一的王勇900万美元。

  现在,力拓案已经审理终结,相关人员已经被处理,杜双华已经开始制定日钢集团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