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众券商惊人一致 港股料将震荡上行(2)

2010年11月16日 07: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震荡上行 众券商看好后市

  滚滚而来的流动性洪水令许多港股投资人士看到了机会。德盛安联资产管理成员公司RCM香港及中国股票投资总监钟秀霞表示,随着美国推出QE2,资金将流入香港楼市及股市。另外,市场普遍预测明年中国企业盈利平均约有15%升幅。这两大因素将成为港股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未来港股仍会震荡向上。

  知名基金经理、惠理集团主席谢清海则预计,恒生指数在未来六个月内有可能升至28000点水平,令整体市盈率由目前的16倍升至20倍。

  在美国QE2政策公布后,香港多家券商纷纷调高了对港股后市的预测。率先唱多的高盛在一份名为《香港:乘风破浪》的报告中预测,在盈利增长和流动性泛滥的双轮驱动下,港股未来一年将稳步向上,上调未来12个月恒生指数目标为29000点,距离目前的24000点水平还有至少20%的升幅。花旗认为,美国印钞票无助本土就业及企业资本开支,资金将持续流向以香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上调未来12个月恒生指数目标为26500点。德意志银行也认为,目前港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平均水平,并不存在明显泡沫,未来还有至少10%-20%的上行空间。

  最为乐观的中金则认为QE2热钱涌港情况与2007年相似,因此,恒指若重返当时平均20倍的市盈率,恒指有望冲上31000点,距离现价仍有25%上升空间。中金更指出,有别于去年美国首次量化宽松政策出炉的时期,香港目前经济基本因素更强健,过去两年外贸表现大大改善,而且现在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更开放及多元化。这些因素都会吸引外资流入。

  高盛报告指出,联系汇率制度令香港的货币政策与美国货币政策挂钩,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之前,香港除了“输入”美国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外,别无他选。因此,在企业盈利继续强劲增长的支撑下,港股将迎来一波牛市。报告称,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大背景下,港股企业盈利增长将明显提升股本回报率,预计未来两年每股盈利复合增长率将由过去几年7.7%的平均水平提升至13%,平均股本回报率则由过去两年10%以下的水平提升至11%。

  高盛亚洲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认为,目前港股估值仍处合理水平,尚未充分反映资金流入的利好因素。他认为,全球三大经济体美国、欧洲及日本史无前例地同时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将令全球资金流动性激增,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意味热钱泛滥加剧,发达国家资金将涌向新兴市场,没有资金管制的香港背靠内地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好形势,将站在最前沿位置。

  不过,在享受流动性盛宴的同时,许多港股投资人士也对热钱可能带来的惊涛骇浪发出警告。钟秀霞认为,在QE2公布之前,已有许多海外资金提前入场,随着市场的上涨,泡沫风险逐渐上升,肯定会有一些热钱随时准备获利了结,这意味着港股的升势不会一帆风顺,后市波动会明显加剧。邓以旭也提醒投资者说,热钱的目标是谋取短期获利,不是长期投资,15%-20%的获利对于这些超低息借来的资金来说回报已经十分丰厚,不要因为寄望热钱持续推高市场而盲目追高。

  香港银行公会主席洪丕正表示,QE2将令史无前例的庞大的资金流入市场,其中大部分会流入包括香港在内的新兴市场,而不少亚洲国家可能会设立资产增值税等措施来限制资金进出,但因香港为自由市场,无法限制资金进出,加上QE2会令美元加快走弱,港元资产吸引力较大,本港的股、楼、汇市料将吸引大量热钱,市场势必大起大落,投资者应当小心风险。(记者 钱杰)

  部分AH股溢价情况

  名称 H股价格(港元) A股价格 H股对A股溢价(%)

  农业银行 4.22 2.75 31.14

  招商银行 21.55 14.22 29.50

  中国平安 89.50 59.43 28.69

  交通银行 8.54 5.93 23.06

  建设银行 7.34 5.10 22.99

  中国人寿 34.70 24.18 22.63

  鞍钢股份 12.16 8.72 19.16

  中国铁建 9.88 7.27 16.13

  民生银行 7.26 5.36 15.73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 30.90 23.13 14.16

  中国南车 8.72 6.60 12.90

  中国银行 4.49 3.44 11.53

  工商银行 6.49 5.00 10.92

  中国神华 34.65 26.71 10.85

  中国中铁 5.94 4.58 10.82

  中国太保 32.05 24.79 10.48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 9.32 7.33 8.65

  马鞍山钢铁股份 4.63 3.74 5.78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