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洋河冲击300元神话 寻找下一只洋河股份(3)

2010年11月29日 10:3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机构访谈

  迈克·吴:消费类股票依然是机构最爱

  “我们早在大半年前就推荐洋河股份,我们在它突破100元的时候买入,现在还有1.5%的洋河股份,卖掉10.5%了。”说到洋河股份这只年度大牛股,一直唱多洋河股份的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迈克·吴,绝对有发言权。

  迈克·吴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A股市场确有资质很好的企业,洋河股份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直非常看好,在它突破100元的时候买入,目前已接近300元。

  洋河股份股价为何能在一年时间上涨约两倍?迈克·吴认为,关键在于其盈利的高增长。“3年翻10倍的股票,首先要有3年的超高盈利复合成长性,每年最少复合上涨30%,有的甚至150%以上。如果盈利复合成长性没有高速上升,就不用考虑3年涨10倍的可能性了。”

  看好洋河的成长性

  NBD:很多机构把洋河股份的股价看到300元以上了,你怎么看?

  迈克·吴:目前洋河股份的第一阶段走势已经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从此步入熊途,但从100元到接近300元的走势很明显需要一个调整,这是我们给予洋河股份的近期判断,调整幅度可能在20%~30%左右。

  NBD:最近两年诞生了很多的酒类牛股,为什么会买入洋河股份,而不是其他酒类股?

  迈克·吴:我们认为,投资消费股,一定要看消费群体能不能推动其业绩同比、环比高速成长,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别人说茅台好我们就买茅台。如果从一年期来对比洋河股份、山西汾酒、金种子酒和贵州茅台,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洋河股份的成长性最高,山西汾酒的稳定性最佳,金种子酒的业绩增速最快,而贵州茅台的业绩最差。

  NBD:我知道你一直不看好贵州茅台。

  迈克·吴:这是因此,同样多的资金,在一年买入持股不动的条件下,投资洋河股份的综合回报率稳定性最高,而投资贵州茅台的资金效率最差。今年贵州茅台的涨幅就非常小。

  NBD:当时是怎么挖出洋河这只大牛股的?

  迈克·吴:我们当时找到洋河股份,就从其盈利和营收成长性入手,同时我们委托了中国最大的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对酒消费群体进行统计,50万份全国消费者调查表的结果显示,汾酒当时位居第一,洋河排名第二,垫底的恰恰是贵州茅台。

  NBD:从消费的角度看,汾酒和洋河在哪些方面有优势?

  迈克·吴:汾酒和洋河是对大多数消费者更有亲和力与消费力的品牌酒,这也是我们看重的,目前我们的白酒调查显示,汾酒和洋河均名列前茅,但从股票投资的角度看,洋河显然更有上涨的空间。

  未来更看好葡萄酒

  NBD:在白酒、洋酒和葡萄酒中,你最看好哪类?

  迈克·吴:酒类消费的全球性趋势在上升,但烈酒的消费趋势线最多是稳定,未来必然下降。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很独特的消费大国,事实上,全球酒类消费大国的消费习惯都很独特,比如,洋酒在中国的普及度始终很低,而中国的白酒在海外销量也很低。相比之下,酒类消费中葡萄酒的崛起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我们认为在白酒消费日趋稳定后,业绩增速只能通过并购来扩张。调查数据不方便提供给你,因为这是我们公司出资调查,只给我们的机构投资者使用。我们认为,下一轮酒类消费的热点不会是啤酒和白酒,而是葡萄酒。

  NBD:但除了张裕等个别公司,目前许多葡萄酒企业的业绩一般,甚至可以说是很差。

  迈克·吴:消费会随着消费者观念转变而转变,业绩会随着市场转变而转变。

  如何选择消费类股票

  NBD:对于整个酒类板块怎么看?还会有下一只洋河诞生吗?

  迈克·吴:整个酒类板块,目前我们是建议卖出的,因为所有的酒目前都以涨价维持盈利成长,而没有达到市场份额的大幅度同步扩张,这就意味着,抗通胀的酒类板块的业绩在大幅度透支预期,同时,最近二流和三流酒类股的补涨说明,一流酒业股的大机构投资者的态度已经出现变化。

  NBD:您看好大消费板块吗?

  迈克·吴:如果通胀预期加速,我们认为整个消费板块不会过热,相反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滑。当然,如果收入上升的增速保持良好,大消费板块还是不错的,因为中国的消费品毛利率事实上比美国高,也就是说,就收入比和综合比来看,中国消费品的价格超过了同类产品在美国的价格。所以,在成长性确认的前提下,投资消费类股票依然是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选择。

  NBD:细分到具体行业,你看好哪几块?

  迈克·吴:电子消费是肯定的,只要不是贫穷国家,都会快速上升。对于食品消费,我们觉得增速将均衡发展,不会特别突出。家电消费业因为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大,纯利加速度不会快。医药同样存在消费类品种,这是一个高毛利率的行业,仅次于电子消费。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