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农民创"大农业":农产品尝试大陆"代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农民创"大农业":农产品尝试大陆"代工"

2010年10月29日 09:56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1:台湾农民创业园展区
图2:盆景园区
图3:茶叶园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1月份,福建省将接连举办海峡两岸“林、茶、农”三大主题博览会,届时闽台两岸的农林业合作将被推向一个小高潮,作为许多对接项目的落脚点,福建几大台湾农民创业园也将在这些博览会上大放异彩。目前,福建省共有四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经过多年来耕耘,这四大创业园如今发展得怎样?各自有些什么特色?未来发展趋势又将怎样?

  把台湾的种苗播撒到大陆

  10多年前,来自台湾南投县的谢东庆经过一番考察,发现漳平永福四周高山环绕,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均与台湾阿里山相似,于是开辟了千亩茶场,种植优质的高山茶。谢东庆此举引得台湾茶农纷至沓来,2008年,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升级为国家级,朝着建设成“大陆阿里山”的目标大步前进。

  与漳平创业园的发展相类似,1999年初,仙游县的旅台乡亲吴步琰介绍多位台商来到此地考察,确认该地适合种植落叶果树,次年他们便开始试种台湾甜柿,获得了成功。之后,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仙游的水果产业越做越大,目前已经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甜柿基地,吸引20多家台资企业进驻,实际投资3500万美元。

  在福建,这样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共有四个,分别是以花卉为主的漳浦创业园、以茶叶为主的漳平永福创业园、以林业苗木为主的清流创业园、以台湾甜柿为主的仙游创业园。这些创业园在发展初期,都是由台湾的农业从业人员带来优质的种苗进行耕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慢慢产生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漳浦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洪璐向导报记者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漳浦籍的台胞来家乡养殖水产,那时候的投资多半是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因为在台湾2300万人口中,祖籍漳浦的就有200多万人。如今,漳浦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走过了早期的发展阶段,两岸农业进入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台湾农产品尝试大陆“代工”

  2008年10月,台湾苗栗人吴森源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位于三明清流县的台湾农民创业园考察,发现这里的气候十分适合种植兰花,“往南一点,只能种冬季兰花,往北一点,只能种夏季兰花,而清流冬夏两季都能种植。”经过近两年的辛苦耕耘,吴森源在此经营的森源兰蕙有限公司已经有了83亩的土地,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吴森源还想出了一个好点子,“我正在培育一批种苗,打算明年请周边的农户帮我们代工种植。”

  在采访过程中导报记者发现,台湾农林业的生产体系与大陆很不一样,研发、生产、销售,细分的程度非常高,像吴森源这样的台商,他们未来的规划是注重种苗和技术的研发,以及落实销售环节,而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则交给大陆的农户去完成。

  洪璐告诉导报记者,台湾农业从业人员在大陆可以享受许多优惠的政策、低廉的成本以及广阔的市场,同时也能够带动大陆农民就业,为大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洪璐举了个例子,如今,漳浦创业园里的水果个个都套上了特制的纸袋,这就是从台湾引进的新技术,既可以提高品质,又可以避免虫害。此外,台湾有许多专门针对市场需求的研发机构,他们研发出来的芭乐、杨桃等新品种,每次生产出来都大受好评。据不完全统计,漳浦台湾创业园已经引进了200多种台湾优良农作物品种、30多项种养殖技术。

  从“小农业”到“大农业”

  无论是台农到大陆种植水果蔬菜,还是请当地农民帮其代工,都是狭义上的农业生产,但是如今的这些创业园,正在酝酿一场产业升级的变革——— 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洪璐告诉导报记者,农业服务业的概念很广,它涉及观光产业、娱乐产业、物流业等等。

  目前,漳浦创业园已经启动了海峡花卉集散中心的建设,规划面积达4500亩,将建设电子网络交易平台、鲜花拍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等,中心内的 “台湾一条街”将给台湾农民提供吃住和休闲场所,甚至休闲环境也将复制台湾城镇模式,使台湾农民能够在此安居乐业。除此之外,漳浦还在规划建立海峡园博园、乐和田园等休闲旅游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各地游客休闲观光的景点之一,使得两岸农业合作往更深入的方向迈进。

  清流创业园在去年5月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以后,三明市决定把它当成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聚集地,打造成海西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为此,清流县重新调整了设计规划,重点建设“四区一会”,即花卉产业区、水产品养殖区、农林产品加工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清流台商会馆,力图把它做大做强。与此同时,漳平和仙游的创业园,也都不同程度地发展农业的衍生产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产业格局。

  大陆应学习台湾辅导农民

  近日,台湾海峡两岸农业标准化促进会理事长黄绍彭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提出了对大陆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一些意见,他指出,这些创业园在最初设计时,有一个很大的误差,就是只吸引台湾农民到大陆,却没有帮助他们解决销售的问题。另外,他还提到,台湾农民知道如何种植管理5亩这样小面积的农地,但是无法管理像500亩这样大面积的农田,面积越大,农产品不良率越高,工人越多也越不好管理,会出现种种问题。

  由于两岸在农业生产体制上的不同,台湾农业从业者刚进来时确实会有些不适应。在台湾,他们有农业产销班、农委会等等辅导农民的机构,而且市场度很高,各种环节都分得很细,大陆在一些配套服务上,可能就没有台湾那么完善,这也是大陆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

  黄绍彭还提到,大陆很多台湾农民创业园里的农民都不是台湾农民,这让许多台湾人不想参与台湾农民创业园。对此,洪璐解释说,台湾农民创业园是没有围墙的园区,由于农业种植的特点,受到气候、水土的要求,不可能集中在一块,“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只要是能够提供现代农业技术的台湾同胞,我们都很欢迎他们前来投资”。(记者 杨思萍)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