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之子:毕业后应会留大陆,因为这是我的国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李敖之子:毕业后应会留大陆,因为这是我的国家

2010年11月01日 10:01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台湾知名学者李敖之子李戡。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潘索菲 摄  

  今年八月,李戡告别17岁,阶段性的成果是这本历数台湾教育乱象、与成长之地诀别的书。陈文茜作序、李敖导读,华丽丽地为他十七岁的战果助阵,李敖说起儿子的书,相当自豪:“它是十七岁的抗议之作,一般十七岁,或无能为力,或默尔而息,但这本书,却揭竿而起、挺身而斗。”

  九月份北大开学第一天,李戡被媒体全程跟踪,从报到、办饭卡到住宿舍,都饱受关注,甚至在校园中,他还曾经被一位想托他在台湾出版国民党历史的“怪叔叔”追堵。但大多数时候,他和其他的一年级新生一样,住集体宿舍、上课、用skype和台湾的父母聊天。

  问:什么时候想到要写《李戡戡乱记》这样的一本书?是什么触动了你,让你意识到台湾教科书内容的不正常呢?

  答:高一的时候吧,因为一进学校就送上一册《台湾史》,看到很多荒谬怪诞的内容。到了高三,也就是去年这时候,才下定决心要写成书。因为当时在准备联考,做了之前很多题目,觉得很窝囊,开始搜集资料,考完试当晚就动笔了。

  问:书出来后,在大陆和在台湾的反响怎样?如果台湾人不能理解你,你会觉得委屈和孤立吗?

  答:大陆目前状况不清楚,有些地方书还没上市。台湾一开始卖的不错,现在就不怎么样,因为台湾的读书水平太低。这本书谈的内容,跟他们所学的大相径庭,所以他们不会想看。像这次东京影展的风波,台湾艺人的言行,就是受这些教育荼毒的最好证明。他们这种反应,我一点也不在乎,因为我已经超出他们太多了。

  问:听说你的同学在FACEBOOK上成立了反你的团队,有5000多人?

  答:他们现在骂我骂得要命,因为我写书骂他们。可我完全看不起他们。台湾大学里面自称有所谓的自由开放,你们上高中的时候为了考好大学,有些话不敢说,现在考上大学了,还是不敢跟过去害你的人算账,所以我不愿意呆在台湾。FACEBOOK上面反我的人也不多,就5000嘛。我无所谓,我跟他们也不是很好嘛,我也不在乎。

  问:实际上大陆的教育也饱受批评,应试教育啊,填鸭式教育啊,而有的大陆人觉得台湾的教育很好,觉得台湾保留传统文化很好,你这本书能消除长久以来大家的认识吗?

  答:第一,台湾教育一点也不好。举个例子来说,我就很讨厌它的升学方式。我们的联考有两次,分别是一月和七月,考出来的成绩,一个是个人申请,一个是登记分发。个人申请要交自传,参加面试等等。因为一个人可以申请五个系,种类通常不全相同,所以每个都要吹牛自己多爱这个系,从几岁开始下决心要报考等等,像是一套说谎比赛。第二,台湾根本没保留中国传统文化,连自己都不说是中国人了,还能保留什么文化呢。

  问:在北大的生活是怎样的?一周有多少课?最喜欢上的是哪门课?老师们讲的好玩吗?能否给我们描述一下你在北大的一天生活?北大的生活和你想象中的吻合吗?

  答:过得很好,一周有二十四堂课,大部分都喜欢。老师都很认真尽责,有些老师上课很幽默。基本上我有三天课排得很满,空闲了会去市区逛逛。

  北大学生真的很厉害。

  问:你放弃台大历史系而选择来北京大学读经济,是因为你觉得 “经济很值得好好弄弄”,为什么?是以后有从商的计划?

  答:经济就是我的兴趣,就这样。文学,历史也是兴趣,但我可以自己念。

  问:大学四年,有怎样的计划?毕业后呢?听说准备留在大陆发展?

  答:目前就是把专业科目学好,以后也许修个双学位。毕业后应该会读研究所,但最后留在大陆,因为这是我的国家。

  问:为了这本书,你一共花了多少时间?有怎样的困难和收获?

  答:大概五个月吧,不过同时在忙很多事。困难的地方就是整理资料吧,因为是几十年的教科书,编译馆不能借书,只能复印。所以我书桌有一堆资料,不同年代,不同版本,归档整理挺复杂的,不过很有成就感。记得第一次去那的时候,一直打喷嚏流鼻水,头也很痛,因为那写书很旧了,会引发过敏。之后我学乖了,每次去都戴口罩,搞得跟鉴定古物一样。

  问:9月来杭州,杭州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喜欢吃杭州菜吗?有再次来杭州旅行的计划吗?

  答:最喜欢的还是西湖吧,八年前去过一次,这次去感触更多了。杭州菜很喜欢吃,在北京也会吃。将来会常去杭州,真是好地方。

  问:喜欢北京吗?你觉得北京和台北最不一样的景致在哪里?

  答:很喜欢,跟台北最大不同是她的文化涵养。比如正在举行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我已经看了两场,非常有特色。还有许多世界级的比赛和演出,是台北看不到的。

  台湾办一个花博就高兴得要死,格局就很小,北京有气派,格局大。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