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跆拳道事件在台激起反韩潮 台当局呼吁民众理性

2010年11月24日 14:52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被取消比赛资格后,杨淑君在场上痛哭失声,久久不肯离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社会上出现过激言行后,台“外交部”呼吁民众理性表达意见

  最近几天,中华台北队跆拳道选手杨淑君在广州亚运会比赛中被判取消资格的事件,引爆了台湾岛内的反韩情绪。为此,韩国“驻台代表”具良根呼吁,在台湾的韩国人“要注意一下,不要随便讲话”。台“外交部”也呼吁民众以和平理性方式表达意见。

  一块芯片掀起波澜

  11月17日上午,在亚运会女子49公斤以下级1/8预赛中,中华台北队运动员杨淑君以9比0的明显优势领先越南选手武氏厚。但在比赛还剩下12秒时,裁判突然中止比赛,判武氏厚获胜,杨淑君因其所穿的电子袜违规而被取消成绩。杨淑君当场痛哭失声,坐在场地上抗议,久久不肯离去。

  据悉,裁判组做出此种裁决是因为,杨淑君脚底多贴了一块芯片,它可以让电子护具上的感应变得更灵敏,但这块芯片是规则不允许的。18日,世界跆拳道联盟在广东体育馆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杨淑君事件”作出进一步解释。世界跆拳道联盟秘书长韩国人梁振锡表示,杨淑君在安检后向袜子里放置了违规的感应器,影响了比赛结果,对杨淑君的判决是“执行正义”。说完梁振锡展示了证据——两块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的黑灰色方格薄片。对此,杨淑君坚称,自己在比赛前已经摘除了感应器。

  这一消息传回台湾,立即掀起波澜。由于跆拳道一直被岛内视为传统优势体育项目,且杨淑君具备冲金实力,岛内民众从感情上宁愿相信杨淑君的说法。对此,20日亚洲跆拳道联盟主席、韩籍人士李大淳称,目前有独立机构正在调查“杨淑君违规事件”,等结果出来之后会向外界公布。

  民众中出现过激举动

  事件发生后,判决杨淑君违规的菲律宾籍韩裔裁判洪性天成了众矢之的。更有台湾民众把杨淑君事件的责任推到跆拳道创始国韩国身上。台湾《今日新闻》称,这起事件都是因为韩裔菲律宾洪姓裁判裁决不公,而韩国掌控的世界跆拳道联合会则刻意打压。一时间,岛内不少舆论和民众将不解和怒气撒到了韩国人身上。

  一些台湾民众为宣泄不满,甚至做出了烧毁韩国国旗的举动。随后,亚洲跆拳道联盟的官方网站也受到台湾黑客攻击。20日上午,台北万华警分局青年路派出所巡逻发现,台北市青年路的台北韩国学校被人丢掷鸡蛋。警察立即通报学校,但校方对此事做了低调处理,认为这是少数人情绪不满的单一行为,学校不会报案。韩国“驻台北代表部”19日发函给岛内的韩国侨民会、商会和韩国学校,呼吁在台韩人注意个人安全,尤其是在公开场合发表与“杨淑君事件”有关的言论时,更应谨慎。

  据韩联社21日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杨淑君被取消比赛资格令人感到遗憾,韩国驻台湾代表部先会关注事态的发展情况,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将会向台湾方面表达遗憾。

  相关链接:

  “台独”借势操弄话题

  杨淑君事件发生后,随即成为岛内“台独”分子操弄的话题。由于该项比赛最后由大陆选手摘金,“台独”分子便炮制出了所谓“大陆联合韩裔裁判陷害杨淑君”的阴谋论。对此,国台办主任王毅以强烈口吻回应“这是不可能的事”、“绝对不可能”,并承诺大陆会敦促世界跆拳道联盟就此事进行调查了解。

  11月27日台湾将举行“五大都”选举,正愁无法炒热选情的民进党立马觉得抓住了救命稻草。民进党主席、新北市市长候选人蔡英文指责马英九当局“讨好大陆”,导致一线官员不敢据理力争。民进党籍台北市长候选人苏贞昌也直呼“感到非常痛心”,并痛批台当局“体委会”官员未帮杨淑君争取权益。

  在真相尚未大白前,岛内更有某些媒体迫不及待地在网络上发起所谓投票,题目竟是“亚运跆拳道比赛,杨淑君遭判失格,您认为是哪国的阴谋?”甚至还有某些媒体大肆运用煽动性语言,刻意挑起民众仇视大陆情绪,更扯上年底的台湾“五大都”选举。

  但对于种种阴谋论,有台湾媒体立即给予了驳斥。台湾《中国时报》证实,裁判委员会本来因杨淑君不肯离开赛场而决议裁定中华台北代表团跆拳道队全部停赛,但在亚跆联任职的大陆人士当场予以回绝。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评认为岛内缺乏理性的声音,如果说以杨淑君的实力没有任何作弊的必要,那已经夺得百枚金牌的大陆更不差这一枚金牌;此外,大陆跆拳道选手李来同样在首战就被取消资格,这多少显示,即使此次亚运跆拳道比赛存在争议,但并未特别针对中华台北队。长期以来,岛内存在“运动民族主义”的传统,再加上选举操作、悲情渲染,政治和体育就搅合到了一起,“失控的情绪遮蔽视线,绝非台湾之福”。 (吴灿)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