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综述:扁服刑不再演绝食戏码 仍想指挥外面的世界

2010年12月08日 10:23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2月2日,陈水扁登上囚车前往台北监狱服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他不再上演绝食的戏码,仍想着指挥外面的世界

  “打包执行!”随着台北看守所管理员一声令下,心里有数的陈水扁起身收拾东西。12月2日,三审被判贪污罪成立后,在台北看守所羁押了700多天的陈水扁,被移送台北监狱。虽然自称“意志力超人”的陈水扁仍摆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但台湾舆论称,陈水扁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法治教育”,它警戒台湾政治人物,贪赃枉法就要付出惨痛代价。

  3菜1汤吃得精光

  2日清晨,晨练的民众经过台北监狱时发现这里架起了拒马和蛇笼,有经验的人说:“可能有‘大人物’要来了。”这一天,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正式入监服刑。

  下午1点,陈水扁步上囚车,在媒体的长枪短炮之下,精于作秀的他勉强挤出几丝笑容。为了防止意外,警方沿途重兵部署,由4辆警车戒护囚车前行。抵达看守所后,陈水扁被脱光衣服体检并换上囚服,还推了个板寸。在办理入监过程中,监狱人员按照惯例询问陈水扁经历,以便日后依他专长安排劳动,陈水扁回答:“我当过‘总统’,擅长治理。”就这样,这名代号“1020”的囚犯开始了他的牢狱生活。

  陈水扁的“新家”台北监狱“和一舍”25房,是个面积约4平方米的“双人间”。之前,监狱方面曾考虑给他“单人间”,但由于牢房实在太紧张,加上为了避免被外界批评提供特权,只好作罢。据悉,这间牢房24小时被监控器监控,里面有一个马桶和一个钉在墙上的木衣柜,但没有床,晚上只能在木地板上打地铺。

  相比之下,陈水扁在台北看守所的日子就好过得多了。因为那时他还能看掌上电视、听收音机,但如今这些全部被没收。至于什么时候能还给他,狱方说“要看表现”。过去陈水扁可以每天会客,但现在每周只有一次机会,而且仅限亲属。但值得庆幸的是,为了安全起见,他不必下工厂劳动,只需在牢房里做工。

  由于中午抵达监狱时错过了午饭时间,等到下午5点开饭时,陈水扁显然饿了。面对送来的3菜1汤——药炖排骨、炒青菜、椰子派、味噌豆腐汤,陈水扁毫不犹豫地把它们吃了个精光。之前被羁押在台北看守所时,陈水扁还上演过两次绝食的戏码,但失败的是被监视器拍到半夜偷吃零食。晚上9点,陈水扁平静入睡,度过自己在监狱中的第一夜。

  此次让陈水扁坐牢的龙潭购地弊案和陈敏熏买官案,刑期分别为11年和8年,算上减刑,一般预料陈水扁大概会吃14年牢饭。至于假释机会,则至少要等上10年。

  连遭昔日朋友抛弃

  在台北监狱,犯人之间互称“同学”。监狱为了给陈水扁挑选“同学”,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最终一名欺诈犯被选中,监狱给出的理由是“这名犯人没有政治倾向,个性温和,即使陈水扁每天碎碎念,也保证不会发火”。同时,这名犯人还身兼眼线的作用,“就近注意阿扁一举一动,不容发生意外”。

  陈水扁服刑后,同样被判刑的妻子吴淑珍何时入狱,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吴淑珍因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台湾各监狱都视她为烫手山芋。据悉,高雄地检署还将开会讨论相关议题,如果不出意外,吴淑珍应该在12月底服刑,台“法务部”透露初定将吴淑珍送往台中监狱附属的培德医院女性重症收容专区;如在服刑期间身体出状况,仍可安排保外就医。

  陈水扁服刑后,运作了两年的陈水扁办公室主任陈淞山说要成立“救扁小组”,对此尴尬的民进党表示:“不想谈。”民进党籍“立委”李俊毅点到为止说:“我不认为政治人物可以违法乱纪。”同样抛弃陈水扁的还有他昔日的美国朋友。曾经跟陈水扁称兄道弟的“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薄瑞光,在2日被媒体问及对陈水扁入狱一事的感受时,他说:“如果他(陈水扁)所做的事是真的(指贪污,编者注),我感觉我们的友谊遭背叛。”

  但狱中的陈水扁并不知道这些,仍自我感觉良好。3日,陈水扁昔日的子弟兵、民进党“立委”陈亭妃通过特见形式探监时,还被陈水扁嘱咐:“呼吁支持者把不平、愤怒化为力量,换成打赢2012年‘大选’的力量。”

  相关链接:

  岛内政要的反面教材

  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陈水扁,最骄傲的是被称为“永远的第一名”。此次也不例外,他成为了第一个坐牢的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对于陈水扁夫妇从权力顶峰沦为阶下囚,负责给扁家弊案量刑的台湾“高检署”检察官钱汉良表示,这是台湾最直接、最有效的法治教育。

  台湾《联合晚报》则评论说,陈水扁时常把“爱台湾”挂在觜上,但他一边喊口号一边把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这给了我们很大的警示,这种爱台湾的方式,令人不敢苟同,也足以让政治人物警惕”。 (《世界新闻报》 吴灿)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