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网民救灾备忘录:网络时代人人可成"社会领袖"(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网民救灾备忘录:网络时代人人可成"社会领袖"(2)
2009年10月27日 15:06 来源:南风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信息小山猫”

  廖基成念彰化高中认识的一位“战友”,时任文华高中BBS站长的XDite,这次亦是一位“风云人物”,事隔近10年,此次风灾两人再度相认,都在利用网络巧妙地为台湾尽一己之力。8月8日,XDite就建构出“莫拉克台风灾情支持网”,而台湾部落格协会理事长潘建志则迅速运用Google Map发起制作“莫拉克台风灾情地图”。同时,众多网友将接受自灾区亲朋好友的信息,利用PTT、Twitter、Facebook、google map等工具发布出去。

  而将这些救灾信息熔于一炉的是“莫拉克灾情网络中心”。

  “一群计算机很厉害的宅男,透过网络动员出来,直接进驻各地政府的灾情应变中心,做了一个灾情网络中心,汇整灾情和资源。帮政府官员架构网络,制作灾情google map(地图),汇整灾情和各地的物资需求,有效调动资源,甚至一度成为军方依赖的信息,还可以指挥军方怎么走替代道路。”台湾同行陈慧敏介绍道。

  在“四四南村”向大家讲述“莫拉克灾情网络中心”幕后故事的是台湾数位文化协会副执行长骆呈义。他用一段话概述了“网络中心”的价值:除了是民间救难力量的另一个展现外,最重要的是实际进入政府的防救体系,帮助政府与民众沟通,成为政府与民间之间的桥梁,想办法挖出政府资讯,然后在官民之间传递这些信息。“我们就像被政府征用的信息小山猫”,“网络中心”等于是此次风灾网络上的应变中心。

  平时,数位文化协会是一个松散的合作组织,除了核心的几名专职人员、以及南下驻点的派遣团队(执行政府委托的消弭数字落差计划),其他成员散布在各行各业,不定期为了一些活动、研讨会才做任务编组,有严肃正式的“台湾政治2.0研讨会”、也有轻松热闹的“Punch Party”,以及一年一度的台湾网志青年运动会等。松散的数位文化协会却作出了快速反应。

  庞杂的信息只有经过求证、整理,才能成为政府救灾决策和民间救援行动的有效信息。也就是说,不仅要有信息的入口(各种管道的讯息来源、汇集信息发布的平台)、更需要有信息的出口(尽速告知正确的单位,进行查证、救援与处理)。领会到“一入一出”的作用,数位文化协会台北办公室立即忙碌起来。

  深夜,紧急召集分布在全台各地的协会理监事、顾问团、工作人员,彻夜建构“莫拉克灾情网络中心”入口网站。同时,当晚写出来的程序机器人、搜集Plurk上和风灾有关的关键词,再加上人工搜集、过滤、编辑制作的网页,汇整到这个入口网站上。8月9日,网络中心发布的信息,开始透过Plurk、replurk与retweet等网络工具渐渐扩散出去、发挥影响力。8月10日,周一,台风后的第一个上班日,上班族们将入口网站点爆。

  信息出口问题的解决非常具有戏剧性。因为台南县长苏焕智支持数位协会的“胖卡(数字落差行动计划车)”计划,长期受到这群宅男耳濡目染,便让“胖卡团队”直接拿着笔电、3G网卡,进驻台南县灾害应变中心——台南县所有119求救电话的接收处和救灾指挥处,以及物质中心,“我们似乎成为体制外、编制内的一员”。一方面,“胖卡团队”可以第一时间将第一手真实灾情向外界发布,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网络中心收集整理的信息当面汇报给灾害应变中心。网络中心就这样成功扮演起经过筛选、精粹之后的信息出口角色,同时兼有“入出”作业功能。

  随后在苏焕智的引荐下,经高雄县杨秋兴县长同意,“网络中心”另一个前线小组进驻高雄县应变中心。还有一个前线小组进驻屏东县灾害应变中心。做出成绩后,8月13日,获准进驻台北“中央灾害应变中心”。“政府终于清楚认知到,让网络上的民众能够实时获得来自中央防灾中心的正确信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这些联络站信息分为“应变中心”与“物资中心”两种,一方面持续传递灾情给救援单位,另一方面,则是统计与更新灾区所需的物资,避免盲目捐赠。同时,需要什么志工去哪里、做什么事,也由“物资中心”发布消息。

  骆呈义说:“政府其实有记录所有向消防局求援的报案资料,但政府习惯性地把这个资料当成内部机密,并未向全民公开。”因此,“我们要善用资讯科技传达人民意志,政府要做的,就是资讯透明化。”他介绍说,“网络中心”初期最受网民关注的是“桥梁阻断信息”,中期查询最多的是“物质捐赠”,末期则关心“政府资讯公开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前线小组一直没能进驻台东和嘉义,因为“灾害应变中心毕竟不是说进去就能进去的”。骆呈义说,政府和民间两个架构,有非常大的时间差,“两种组织模式在灾变发生时发生了冲突”,造成资讯的不流通与救灾效率的低落,这便需要一个“网络中心”,需要一个官民信息对接平台。事实证明,在信息爆炸的焦虑状态中,“网络中心”是一个对灾情与物资分配信息的掌握极其有效之网站。

  更为重要的是,它开了台湾民间网络组织进驻政府防灾中心的范例。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