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萨马兰奇的中国结(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中国新闻周刊:萨马兰奇的中国结(3)
2010年05月05日 08: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萨马兰奇与中国2次申奥

  中国起意申办奥运会,来自萨马兰奇在1984年参加国庆35周年庆典的提议。1989年,萨马兰奇再次造访中国,实质性地商谈了把奥运会交给中国主办的可能性。他当时表态:“从把中国请回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到亲眼看到中国举办一届伟大的奥运会,更重要的是,看到奥运会真正起到了帮助中国走向世界、并将在未来世界扮演至关重要角色的作用,我觉得中国是我在奥林匹克运动生涯中的最大成就。”

  受到萨马兰奇的鼓励,中国开始奥运会申办之旅。萨马兰奇则在技术上、程序上和规则上等众多方面,给予了最大的帮助。1990年,在萨马兰奇的大力推荐下,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根据何振梁的《申奥日记》记载,1990年12月8日,萨马兰奇第一次对何振梁表示,他愿意为中国提出如何进行的建议。他认为北京的希望较大。1991年9月1日,萨马兰奇对何振梁表示,北京就是他心目中的举办城市,他将尽力予以帮助。同年12月4日,北京正式提交申请3文件,萨马兰奇对张百发说,他可以作为北京申办的顾问。1992年2月27日,萨马兰奇一反过去只原则性表示愿提供帮助、祝好运之类的话,明确表示支持北京举办。同年11月8日,萨马兰奇甚至要求委员冈加为北京工作。

  据霍英东回忆,在1992年,他与萨马兰奇见面时,萨马兰奇表示了对中国申办明确支持的态度。他对霍说:1964 年在日本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接着日本经济起飞了;1988 年在汉城举办奥运会,韩国的经济也起飞了:因此,从道理上来说,也应该支持中国——这个在亚洲第三个经济起飞的国家——举办奥运会。

  萨马兰奇的上述举动,给中国以极大的鼓舞,而媒体更加营造出一种“萨翁与中国关系极好”的特别氛围,以至于国人普遍认为:萨翁已经为中国做好铺垫,我们赢定了。

  1993年5月,在200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揭晓前4个月,萨马兰奇带着一个50多人的庞大的国际奥委会代表团,参加了在中国上海举行的第1届东亚运动会。《萨马兰奇传》一书的作者麦克尔·佩恩把这次中国政府邀请的访华看得非常重要,“他要利用这次中国之行向世界体育界表明一个态度:他坚决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

  1993年9月20日,在决定中国第一次申办命运的奥委会101次执委会上,萨马兰奇在开幕式讲话强调,委员在投票选择时,应独立于政治商业压力之外。他脱稿讲请大家按良心投票。可是, 1993年9月24日结果出来了,中国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悉尼!

  这个结果,让大多数国人难以接受。很多国际评论家认为,即便是平票让萨马兰奇来投,他也未必会选中国,因为北京当时的经验和条件都比悉尼差很多。

  在何振梁的日记中披露了他在27日与萨马兰奇有这样的对话:

  何:“中国人不能理解,你为何说悉尼是最佳选择。你这样讲伤害了中国人的心。”

  萨:“我的意思是作为主席尊重委员们认为是最佳选择悉尼。”

  何:“你如说悉尼是个好的选择,还可以理解。据报上说,你说是最佳选择,请注意近一半的委员认为他们的最佳选择是北京。”

  这一段值得注意的插曲,也印证了当年国际上对中国败北的言论。

  当北京再次提出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中国的发展使萨马兰奇对中国作为的空间得到很大的拓展。

  中国改革开放走到1998年,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已经在世界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国体育事业经过20年的历程,已然是世界体育大国。就国际形势而言,1989年的风波已渐渐消解,一些当年以此为由借“人权”之类的政治问题予以抵制的国家,兴趣已转淡。至于90年代初困扰中国的所谓举办奥运的经验与场馆等更不是问题了。因此,萨马兰奇支持中国申办的态度,也不再躲闪,而是口述豪言:一定要在自己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最后一次全会上帮助北京申办成功。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让北京办一次奥运会是他离任前的最大心愿,只有这样,他的奥运人生才没有留下遗憾。他甚至把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高到作为他留给国际奥委会遗产的高度。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国际奥委会全会上,萨马兰奇如愿宣布,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授予北京。“这是我一生中所见证的最重要的事情。这届奥运会不仅将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会深刻地影响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2008年8月8日,88岁的萨马兰奇出席北京奥运会,中国人也用最高规格的礼遇和最隆重的欢迎表达了对他最大的敬重。

  这份敬重,不因第29届奥运会的落幕而消散,也因此构成了我们怀念这位老人的理由。 ★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