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两会前瞻】后冬奥时代冬奥遗产如何善用?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2日 16: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圆满闭幕,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冬奥遗产话题必将延续热度被持续谈论,这些“遗产”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未来如何更好利用,都会备受关注。

  【字幕】比赛场馆的可持续利用

  【解说】本届冬奥会秉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利用的理念。 “冰立方”、“鸟巢”、五棵松体育馆等,全部实现了冬季和夏季场地互换功能,还有一些赛场会永久保留,比赛和全民健身两不误。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实践,体现了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统筹下的全球一致。

  【同期】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新闻发言人 丁建明

  国家游泳中心用了近2年时间,2019年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水冰场馆的转换。五棵松体育馆高水平地实现了6小时“冰篮转换”。也就是说,前一天晚上五棵松还在举办CBA联赛,第二天就可以变成冰球赛的赛场。

  【同期】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 赵卫东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在首钢的工业园区里,这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它是利用首都钢铁公司的冷却塔等工业资源进行了升级改造,也是世界上首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

  【字幕】中华文化印记蜚声海内外

  【解说】本届冬奥会除了改造老场馆外,也建造了很多具有中华印记的新赛场,如“雪如意”、“雪飞雁”、“雪游龙”等,这些体育场馆的命名与各类冬奥标识的设计融合,让冬季运动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中华文化的印记,而且是世界性的。

  【同期】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 注册副经理 李仕彪

  首钢滑雪大跳台侧面的曲线设计,正是应用了敦煌飞天飘带的形象,三条飘带简洁地表达出飞天飘带的概念,顶部飘带标识为出发区,中部飘带为主体包裹,兼有抗风柱 竞赛照明灯杆和安全防护网支撑结构柱并兼有防风作用,下部飘带与中部飘带和主体结构相互掩映。

  【同期】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设施经理 杨晋凯

  “雪游龙”这个名字是大有来头的,选择来自于我们这个场馆所要承办的冬奥会比赛项目,是雪车雪橇项目,那么“雪”字就来源于体育项目本身,“游龙呢”,来自于这条赛道的形态。从空中俯瞰,这条长达1975米的赛道包含了16个形状各异的弯道,那么空中俯视,恰如一条游动的巨龙出现在了这个海坨山的山麓上。

  【字幕】交通基础设施更加便捷

  【解说】值得一提的是,冬奥的筹办也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的开通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而这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产生直接作用。

  【同期】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新闻发言人 丁建明

  随着今年(2021年)年底北京地铁11号线开通,北京赛区所有的场馆实现地铁覆盖。(通过)京张高铁延庆支线从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不到40分钟,从延庆站乘摆渡车30分钟内即可直达延庆赛区各个赛场。延庆赛区内部11条索道,为运动员提供高山交通网络,从小海陀山山脚下的延庆冬奥村抵达海拔2198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仅仅需要30分钟。

  【字幕】带动冰雪运动与冰雪产业

  【解说】随着冬奥会的举办,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冰雪运动,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已经实现,冰雪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不断扩大。

  【同期】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 倪会忠

  以2020-2021雪季为例,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全国31个省区市共184个地级市开展了超过1200场次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规模近亿人次。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杨扬

  硬件当然是按照这个奥运的标准去做到世界一流,“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方面,这些硬件给未来更多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参与机会,所以我自己认为在后冬奥时代,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冰雪运动,冬奥会只是个开始。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 张健

  (冬奥会)刺激了我国冰场的(发展),比如制冰、冷却、造雪整个公司现在都在涌现。所以我觉得通过冰雪运动开展,特别是奥运会的带动,整个冰雪产业,从它的培训、赛事、装备制造、俱乐部、竞技水平,包括它的教育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解说】北京冬奥遗产凝聚了千万个冬奥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烙下了中国印记,贡献了中国方案。有形遗产作为见证长存于世,而志愿服务精神、环保理念等无形中的遗产已深植人们心中,也必将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中新社记者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