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海南省“十一五”侨务工作聚侨心 关爱筑起连心桥

2010年12月14日 13:49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13日)下午,为了维护投资权益而奔走多年的泰籍华人曹声武拿着一纸与三亚市政府的和解协议对海南日报记者说:“多亏了侨务部门的帮助,这件拆迁纠纷终于有了结果。以后我们在海南投资也更有信心了!”

  曹声武的案件只是我(海南)省侨务系统帮扶解决侨商投资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缩影,海南是全国著名侨乡,有归侨侨眷100万人,琼属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340多万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吴士存介绍说,“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注重抓好投资环境建设,大力解决涉侨历史遗留问题,不断加强引资引智工作,密切与海外社团和乡亲的联系与交流,着力协助解决涉侨民生问题,努力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赢得和凝聚了侨心,增进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对祖(籍)国的感情,调动了他们建设海南、振兴中华、促进祖国统一的积极性。

  解决遗留问题重树侨商信心

  1994年,从泰国来海南投资的曹声武在三亚创办的企业美伦冷冻厂厂址因市政建设被征用,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安置后重建的建筑被列为违建并强制拆除,长期未得到妥善解决。

  为了帮助侨商维护权益,从省领导到省“五侨”单位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千方百计解决问题。省外侨办国内侨务处有几个文件柜,专门用于存放涉侨投资历史遗留问题的材料。具体负责涉侨投资历史遗留问题的调研员符光生记得:“仅是曹声武这一个案子,几年来我们联系有上百次,办里还多次到三亚去协调。”

  近年来,省外事侨务部门和省其他涉侨单位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省、市县财政安排了3712.6万元资金,妥善处理了一批侨界反映强烈、影响较大的重点案件,为改善投资环境、重树侨商在琼投资信心、吸引侨资和构建和谐海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12月省政府督办的10宗涉侨投资历史遗留重大案件,至今已办结9宗。

  省外侨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几年海南省涉侨信访案件越来越少,今后侨务部门在服务侨商投资工作中将提前介入,同步跟踪,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遗留问题!”

  关爱工程暖了归侨侨眷心

  在万宁市龙滚镇水坡村,79岁的新加坡归侨冯德臣10月份搬进了在省外办和万宁市以及村、镇资助下盖起的110平方米的新房。“10月那几天暴雨一直在下,结果8日白天刚搬过去,晚上老房就塌了。真是太感谢政府了!”昨天(13日),冯德臣老人在崭新的房子里这样对记者说。

  今年初,省外侨办领导在慰问时得知冯老的老房子已有90年历史,随时都有倒塌危险。由于冯老是贫困户,省外侨办调剂3万元,万宁市筹集7万元,帮助冯老盖起了平顶砖瓦房。像冯德臣一样的散居贫困归侨侨眷还有很多。近年来我(海南)省积极实施“归侨侨眷关爱工程”,加大投入对散居贫困归侨侨眷的危房进行改造。2005年以来,省外侨办多方筹集资金,共投入258万元实施“侨居工程”,在市县和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500余户特困归侨侨眷的住房问题,其中绝大部分为孤寡老人、残疾人。

  而在集中安置归难侨危房改造工作方面,我(海南)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5个华侨农场624户归难侨危房的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省农垦农场3476户改造任务,今年底可完成;儋州市3个地方国营农场353户改造已全部完成。

  华侨农场改革赢得职工民心

  走在兴隆华侨农场今年翻新的迎宾大道、温泉路等几条道路上,马路平坦笔直,路旁绿化和配套设施完备,令人赏心悦目。而这便是我(海南)省华侨农场改革成果的一个侧面。兴隆华侨农场实现属地管理后,万宁市委市政府把兴隆的发展纳入了万宁重点发展规划中。改革还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仅从兴隆华侨农场移交地方的教育和医疗事业来看,移交后节省的经费、人员工资、保险福利支出为农场每年减负1000万元左右。

  在华侨农场改革过程中,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底,我省5个华侨农场全部实现属地管理,对今后侨场的事业发展影响深远。

  改革过程中,职工利益是各级党委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目前,华侨农场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也已建立完善。至2010年6月底,5个华侨农场的参保人数为2.7万人(含参保的离退休人员),占应参保人数的92%。另外,已将符合条件的华侨农场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地方政府还加大了对华侨农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并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惠及华侨农场和职工。华侨农场下放地方管理以来,我(海南)省各级政府共投入了3.6亿元用于华侨农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电网改造、交通道路和社会事业发展。(袁锋)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