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资金锁喉 汽车经销商自比“跑堂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遭遇资金锁喉 汽车经销商自比“跑堂儿”
2009年07月08日 08: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与汽车业的“航母”通用汽车相比,在北京小有名气的多品牌汽车经销商——众义达只好算条小舢板,这并不妨碍二者面临着相似的命运——现金流断裂和资产重组。

  相比起来,通用是幸运的,他们最大的债主愿意把债权换成股权,而不是将通用逼上绝路;后者众义达,其董事长何连义向大众金融请求——“请允许我们延期还贷”,但得到的答案是不。在体面的专营店掩盖下,被买家称为“奸商”的汽车经销商们,体魄其实并不强壮,豪掷数百万元建起的4S店,一旦业务停滞,你会发现它变得一文不值。

  地皮是租来的,店内新车靠贷款提来的,仅每年支付银行利息高达1000万元。现在,和众义达一样的汽车经销商们自比“勤行”,意为跟跑堂儿的一样,指望能挣到些辛苦钱。

  ●摊子太大,资金断链

  “现金决定一切。”比尔·乔治(Bill George)说,这个全球最成功的CEO有一句至理名言——危机之时,积累大量资金,越多越好。

  但这并不容易,尤其当企业的老板有着难以抑制的扩张热情。在花钱和攒钱之间,多少有些“一言堂”的何连义选择了前者。在2003年至2006年间,何连义靠宽松的信贷政策在多家商业银行获得高额授信,并迅速地圈地建店,先后经营了上海大众、上汽双龙、上汽汇众、东风悦达起亚、一汽大众、上汽荣威、上海大众斯柯达、一汽奔腾、广州丰田等9个汽车品牌、多达20家城市展厅。那时在很多行内人看来,众义达这块招牌和销售业绩都无可指摘。

  然而,正是这个铺得过大的摊子拖垮了众义达。

  越来越多的国产竞争车型让卖车不再是个赚钱的行当,一些羸弱的品牌更不能为商家带来利润,何连义开始退出那些亏损品牌的销售网络,并引进新的品牌,这让他面临着巨大的店面改建成本,而非期望中的规模效应。“‘掉头’的代价太大”,何连义说。在将东风悦达起亚店改建为一汽奔腾店时,他发现两种店面设计完全不同,没有几百万根本不可能改换门庭,这与推倒重建几无差别。赶上货币紧缩的金融政策,众义达没来得及攒下殷实的家底,其帐面上已变得捉襟见肘。

  “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市场持续增长上,但没人能保证这一点”,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战略营销副教授薛旭说。

  “在市场环境好的年景,大家都会有扩张的冲动,而集团化、多品牌经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的效应,但是应该先做强再做大。”何连义说,把两者的次序搞混,是他最应该记住的教训。

  ●卖车的钱不够还利息

  几年前意气风发的众义达商贸集团董事长何连义如今债台高筑,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他白手起家创办的公司待价而沽。

  可怕的是,这并非个案。联拓集团、双龙集团、宏伟工贸……资金压力成了这些扩张过度的多品牌经销商们待解的难题。半年前,浙江杭州众诚汽车贸易公司资不抵债,杭州三家法院共接到22起诉讼,涉案金额超过1.1亿元。去年全国超过半数的汽车经销商陷入亏损。

  “地皮是租的,商品车是银行贷款支付的,经销商的资产只有店面建筑,但资金投入过大,没有丝毫变现能力。”亚之杰一汽大众店总经理谷亚雷说,“更关键的是,4S店赚钱与否,往往只取决于汽车产品本身的竞争力。”

  与买威驰、凯越需要排队轮候的年头相比,靠销售汽车获取微薄利润的行当,在银行家的眼中正在失去放贷的兴趣。这无异于斩断了一直以来维系着汽车经销商的命脉——资金链。“借不到钱并不是银行的问题,”北大副教授薛旭说,“说到底是经销商的盈利能力低下所致。”

  “专卖店的盈利模式单一,初始投资成本过高,车价持续走低,这使银行授信潜藏着极大风险。”北京银行一位信贷部门经理告诉记者,“汽车经销商不具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同质化,仅仅依靠价格进行竞争,他们没有依靠管理、营销、个性增值服务等手段创造利润的能力,很难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只有少数品牌的经销商能够得到销售利润,更多的只能赚个吆喝,”北京汽车流通学会会长吴刚说,“60%以上的经销商并不赚钱,这还是保守地估计。”

  “我们获得资金的成本太高,”一家经营经济型轿车的经销商告诉记者,“每年用于支付银行利息已经高达800-1000万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人员开销,很多时候白忙活一场,从厂家得到的提成还不足以偿还利息。”

  如果一家企业的老板,他每天的精力都花在四处寻找资金,以维持公司运转时,这家企业的健康状况可想而知。

  融资乏术,车辆许可证成了商家们唯一可以耍弄的把戏。他们从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获得贷款,代价是将车辆许可证作为抵押物,经销商们私下把一份许可证抵押给多家银行,或者直接购买伪造的许可证。由于金融机构缺乏监管,获得伪造的许可证要比获得融资简单得多,任何一个“办证”的小广告都可以提供这样的交易。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