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产能过剩成中国产业发展"痼疾" 老病为何频发?(4)

2012年03月27日 14:1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话题四

  新兴产业该如何发展

  “政策扶持—快速发展—产能过剩—综合治理”,与其说是怪圈,不如说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正常”现象。如今,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正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了传统产业的前车之鉴,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上应该如何吸取教训?

  牛海鹏:从企业角度看,新兴企业应尽可能制定长远的战略,而不能仅仅短期着力,即企业需要有良好的战略思维,同时注重企业的创新,尤其是技术上的创新,以提高产品的创新力度,并最终为市场所接受。从政府层面看,虽不鼓励直接进行干预,但可以适时、适地地进行引导。

  宋颂兴:应该看到,目前政府已经意识到要调整经济结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7.5%的经济增长目标,为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留下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落后的产能将逐渐被淘汰,而能够适应市场竞争,依靠生产力提高而不是粗放式扩张的新兴产业将获得很大的生存优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政府仍要确保市场本身的竞争机制。很多时候,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倾斜,可以依赖其规模兼并业内其他企业。国有企业应该有进有退,避免无序低效的产业兼并。

  陈及:目前最能够消除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还是完全竞争行业。自由度较高使利润竞争空前激烈,能够促使企业自由调节,充分创新。企业家千方百计地盯着好的项目,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利润。通过这种方式,落后产能不断得到淘汰,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但在非完全竞争领域内,政府出台新兴产业规划,会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产生倾斜,给“寻租”留下了操作空间。(《国际金融报》记者黄烨 史燕君 李柯达)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