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农资荒、人荒、地荒 农业高成本何解?(4)

2012年05月31日 15:44 来源:半月谈网 参与互动(0)

观点:如何应对农业高成本时代?

  近十年来,中国农业的基础条件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突出反映为劳动力、土地、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作业等农业成本均有大幅攀升。其中,尤其是劳动力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研究显示,以2003年为转折点,中国农村劳动力出现负增长,2002—2009年间,年均减少约260万人,并且在和工业争夺劳动力方面,农业越来越处于劣势。

  十年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亦大幅攀升。研究显示,粮食,大豆、油料、棉花、糖料、蔬菜六类农产品,80%以上的收入增长来自于价格上涨。价格上涨成为农产品种植收益的最大贡献者。

  但与此同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仍难以平衡成本的上涨,特别是粮食收益率出现了趋势性下降。2005年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扭转,但农业成本上升、比较收益下降仍将是一个趋势性问题。

  面对农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中国如何应对?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应对农业高成本时代,一方面,宏观调控中不能过度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要考虑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要提高补贴力度,同时必须重视发展高附加价值农业。

  马晓河表示,宏观调控若为了政绩一味控制通货膨胀,会影响农民利益,打击供给,加大供需矛盾。调控不仅要考虑城里人的利益,还要考虑农民的利益。

  同时,必须对农业成本上升快于收入增长,特别是粮食收益率偏低并持续下降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解决此问题,“要么推进粮价大幅上涨,要么对种粮进行补贴。”马晓河认为,当前政府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占农民的收入比例并不高,应该扩大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

  此外,马晓河认为,中国必须重视发展高附加价值农业,农业今后一定要走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之路。

  他表示,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比较稀缺,农业只能走这种“高投入、高附加价值、高收益”道路。尤其当前中国农业已经进入到高成本、高投入时代,要想获得高收益只能通过高回报价值。中国农业可以拿出一部分资源来发展高端产品或中高端产品。(财新网 马晓河)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