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买冬衣、补酱醋、定旅程 老人忙装“双11”购物车

买冬衣、补酱醋、定旅程 老人忙装“双11”购物车

2019年11月01日 16:52 来源:北京晚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买冬衣、补酱醋、定旅程……

  今年“双11” 老人忙装“购物车”

  离“双11”还有十天,朋友圈里已有人开始抱怨“爹妈要上车”,这“车”,指的是“双11”的购物车。

  对于身为子女的中青年人来说,“双11”这一概念已经出现多年,理性消费、看穿“套路”,不算什么稀罕事情。但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能和年轻人一样在“双11”赶网络集市,既新鲜又刺激。

  老人的购物车里面都有些啥?他们为何“爱”上购物节?拦着不让买,肯定不合适;全都让买,少不了乱花钱甚至买到劣质产品。夹在“双11”和父母之间,不少人都有些发愁。

  “车”里有啥?

  最爱羽绒服 旅游“入了眼”

  “双11您会趁机购物吗?”记者在街头随机询问了20位老人,其中13位老人明确表示,要趁着双11买点儿家里用的东西,并且这些老人无一不知“双11”的意思——很多老人已经会用“购物节”来形容这个日子。

  老人们要买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的老人提到买猫粮狗粮等宠物用品,有的人想趁着冬季到来买洗脚盆、电热宝,有的老人要买茶叶。最多提到的还是冬衣,包括保暖内衣、保暖护膝、羽绒服等。

  不过,受访老人们的花销一般都在千元以下,既无自用的快消品也无奢侈品,更没有家用电器一类的“大件”。想放在“购物车”里的,最贵的商品还是羽绒服一类的服装。有孙辈的老人们,还会在网上给孙子孙女买衣服。只有一位老人提出想要“囤点儿油盐酱醋过日子用”,并且只是“顺便”,因为他“主要还是买点儿衣服和冬天的鞋”。

  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旅游产品也被多位老人提及,这也是受访老人们最奢侈的花费——旅游的地点多在南方,时间则是11月至12月初。一位老人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报团”的推文,上面也写着“双11优惠”这样的字样。

  “双11”一定便宜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老人们看法不一,多数人相信确比平时便宜。家住报国寺附近的刘先生有个群聊,群友都是退休老同事,他们平时在上面聊旅游、聊钓鱼,最近几天则在互相帮忙“砍一刀”。同在一个群里的老人们,观点也不一致,有人明确相信“双11东西就是便宜”,也有人说“算了吧,便宜没好货”。

  还有的老人颇为“豁达”,家住在右安门外的张先生认为,“未必比平时便宜,一双皮鞋值500块钱,谁也不可能200块钱就卖给你。”但他仍然加入了购物者行列,“起起哄呗,万一真便宜,能跟着沾点儿光就行了。”

  “车速”太快?

  爸爸图便宜 女儿想“剁手”

  无论老人们看法如何,这些对“双11”的观点,很多都来自自己的子女。

  在菜户营桥畔的街心花园,记者遇到带孩子遛弯的祖孙三代,伍先生表示,多年前女儿还单身的时候,就常听到她说“双11要购物”,自己却听得一头雾水。女儿听到这里掩面而笑,“爸,那是因为当时我还是‘光棍’,所以过这个(光棍)节嘛。”

  如今几年过去,在女儿的帮助下,伍先生有了智能手机,逐渐也开始使用一些购物应用软件。作为女儿常年生活在身边的老人,伍先生自己购物并不算太多,他和老伴会买内衣、扫帚拖把等生活用品。今年“双11”,他的购物车里已有拖把、袜子、板凳,还有几件老伴为外孙子挑的衣服。

  “用得着吗?咱家这东西还少吗?”看见父亲又要买板凳,伍女士略带责备地问父亲。

  “你不是说这时候便宜吗?”老先生反问。

  “您光记得我说便宜,怎么不记得当年我说剁手呢?”伍女士回忆,七八年前的一个双11,自己想到未来将离开父母结婚过日子,从自己的化妆品到父母家的电器,一下子买了两万多块钱东西。事后她有点儿后悔,大几千块的按摩椅,似乎父母并不感兴趣;两三千块钱的游戏机,早就扔在墙角吃灰。后来,她发现父母对手机的使用日渐熟练,便为父母绑定了银行卡,此后父母曾有一段时间“一发不可收拾”地购物。这让她反省自己的冲动消费,也给了父母不好的影响。

  记者注意到,这些想要趁着“双11”购物的老人们,几乎全都是自己通过手机下单,他们已经熟练使用购物应用软件。如果面对的是较大的支出,如旅游费用,老人还会和销售代表相约见面谈。尤其是用好了社交软件之后,老人们彼此之间互相推荐一些“靠谱”的微商,无论是水果、海鲜还是旅游,老人们对其信任度更高。

  刘平威先生今年67岁,曾担任工会工作,退休之后,他借着之前的关系,专门组织老人们旅游。从亲朋好友到素不相识的人,他手机里已有十多个微信群。平时他会给大家找一些关系旅行社的低价团,并把链接发到群里。“前些年,经常是老人们托儿女加我微信,跟我打听旅游团的情况,现在基本都是老人们亲自跟我聊了。会打字的就打字,不会打字的就发语音,团费也由以前的见面给钱,变成了使用微信直接转账。”

  背道而驰?

  认知存差异 儿女挺担心

  “教会老人们用购物应用软件,本来想的只是让他们多叫点儿水果,懒得做饭就订个餐,或者送菜到家。”住在和平里的李女士说,“没想到,他们过日子算计惯了,这些东西从来都是自己去菜市场买,一次订餐都没用过。”

  虽然老人们购物的热情高涨,但他们的儿女们,并不一定支持老人们过把“花钱瘾”。记者询问了身边一些中青年人,其中超过半数的人,对老人买来的东西“不满意”,还有一部分人虽然不说不满意,但只是因为“花不了多少钱,算了”。

  双方观点的差异,则来源于对“双11”,乃至对网购本身的认知差异。

  “在我父母看来,双11似乎什么都便宜,什么都能买。可一分价钱一分货,贪便宜买来劣质商品,东西只能凑合用。”在中关村上班的一位先生说,他的母亲在去年“双11”买了一个500块钱的扫地机器人,他到家一看,“那就是个撞墙能改变方向的小车,根本不像正经产品可以规划路线、智能控制;买了个智能垃圾桶,还没有脚踩开盖的垃圾桶好用。我理解老人也想感受一下智能家居,还想跟风在这个日子捡个便宜。我倒真希望他们用这钱来换个更大的名牌液晶电视或是买个名牌吸尘器,这些无论便宜还是贵,相对物有所值。”

  此外,相当一部分老人的购物并非源自“需求”,而是来自“推送”。“有些应用软件运营商看准了这一点,分享转发就能降价。那个鸡肋般的扫地机器人,便是来自推送。”

  在采访中,并没有听到任何一位老人说要买“保健品”,这让儿女们颇感欣慰,李女士就提到,前些年看到父母买保健品的时候,自己颇为担心,但这些年他们明显对保健品失去了兴趣。“可能双11也类似,再过几年,老人们知道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只不过一些产品有点儿折扣,幅度也未必很大,就能理性面对了。”

  本报记者 张硕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