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解读长三角一体化:中国经济再获强劲增长极

解读长三角一体化:中国经济再获强劲增长极

2019年12月02日 12:1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经济观察)解读长三角一体化:中国经济再获强劲增长极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王恩博)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12月1日正式公布。此间专家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巨大能量,将为中国经济打造又一强劲增长极。

资料图:上海外滩建筑博览群华丽亮灯。<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亨伟 摄
资料图:上海外滩建筑博览群华丽亮灯。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沪苏浙皖一市三省GDP增速全部达到6%以上,在中国经济格局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其中安徽同比增长7.8%,增速居全国前列;江苏、浙江分别同比增长6.4%和6.6%,对全国拉动作用明显。

  基础已然不低,长三角地区未来如何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晓剑认为,该地区禀赋优越、基础雄厚,“发展的出路在于高质量一体化”。

  而对比此前的京津冀、粤港澳等区域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亦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

  “为什么要在长三角地区搞一体化,因为这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在中国都走在最前面。”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该地区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一体化基础和条件。

  一方面,长三角工业体系比较完整、产业链比较齐全,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具备一定实力,上海、杭州等地都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统计显示,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中国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长三角是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最高的板块之一,区域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城镇间经济社会联系密切。

  高国力特别指出,长三角地区不仅城镇化率高,城镇体系也较完整。如第一梯队有上海,第二梯队有杭州、南京,第三梯队有苏州、无锡、常州等,第四梯队亦有一批县级市,中间不存在断层。这为长三角区域内部功能外迁、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提供了很好的台阶式城镇体系档次和结构。

  基础高、条件好,中国官方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设定了不低目标。《规划纲要》称,要将该地区建成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专家们认为,在上述定位引领下,长三角一体化至少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两大增量。

  其一是地理空间增量。高国力表示,随着《规划纲要》落地,长三角发展动力源将从原本以上海及其周边城市为主的中心区,进一步拓展至35.8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这实际上为此前狭义的长三角地区提供了更广阔战略空间和外围发展腹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要素流动、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

  其二是发展空间增量。《规划纲要》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集群等方方面面,旨在通过更多领域和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协同互动,通过区域内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功能业态升级,进一步激发长三角地区蕴含的发展潜能。

  用陈晓剑的话说,打破行政与区域壁垒,提升资源的高效配置整合,通过产业协同与能级提升做大经济规模,正是长三角当前良好势头的“发展密码”和下一步继续改革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长三角地区趟出的发展路径还将为中国其他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

  高国力指出,通过长三角在一体化体制、机制、路径、模式和配套政策举措上的探索,中国希望真正让该地区三省一市发展实现“三加一大于四”,并最终落实到支撑全国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为中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更多鲜活经验、打造更多成功模式。(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